见《四川中药志》。为狼把草之别名,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7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参见太医院条。
见《闽东本草》。为苞蔷薇根之别名,详该条。
出《独行方》。为合欢皮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寿世保元》卷八:“治小儿患溃耳,出脓水成疮,以蚯蚓粪吹耳中。”聤耳的别名。参见该条。
经脉名。即足少阴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足少阴脉:出内踝窭(娄)中,上贯膊(腨),入(腘),出股,入腹,循脊内□兼(廉),出肝,入胜,系舌□。其病:病足热,膊(腨)内痛,股内痛,腹街,脊内兼(廉)痛,
出《医宗金鉴》。即长针,见该条。
火热性的郁证①五郁之一,指心火怫郁之症。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火郁之病,为阳为热,脏应心,腑应小肠、三焦,主在脉络,伤在阴分。”症见全身不适,少气,咽喉肿痛,口干舌苦,脘
见《湖南药物志》。为杜茎山之别名,详该条。
同肾志恐。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