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即脚气疮。详该条。
病证名。①指瘰疬成串而生者。《外科十三方考》下编:“瘰疬……其症之成也,往往三五成群,牵连成串,故有疬串之称。”②马刀挟瘿的俗称。日本·丹波元简《灵枢识》卷六:“马刀蛤蛎之属,痈形似之,挟瘿者发于结瘿
见《圣济总录》卷六十五。详久咳条。
病证名。又名仲秋痹。十二经筋病候之一。《灵枢·经筋》:“足少阴之筋,……其病足下转筋,及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病在此者,主痫瘛及痉,在外者不能俛,在内者不能仰,故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俛,阴病者不能仰。治在
表里同病的热证。感外邪后化热,充斥表里;或本有内热,又感温邪。症见面赤、头痛、时时恶风、大渴,苔黄干燥,甚至心烦谵语等。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小儿生下遍身肌厚,肉色通红,满月以后,渐渐消瘦,白睛粉红色,五心热,大便难,时时吐涎。多由在胎时,母食甘肥,湿热太过,深入胞中,以致形质虚肥。治宜清泄湿热。用大连翘饮加减。
见清·汪连仕《采药书》。为挂金灯之别名,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八方。猪左悬蹄甲、露蜂房、鳖甲、刺猬皮各五钱,蛇蜕一条。各烧存性,为末,每服二钱,入麝香少许,空腹井水调下。治痔疮。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妇人经行,多则六、七日,少则四、五日,血海自净。若迟至半月或一月,尚淋漓不止,非冲任内虚,气不能摄血,即风冷外感、使血滞经络,故点滴不已,久则成经漏,为虚劳、血淋等症。若
见《黄帝内经太素》。即三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