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九窍出血

九窍出血

病证名,又名大衄。指耳、目、口、鼻、前阴后阴九窍同时出血。《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凡荣卫大虚,府藏伤损,血脉空竭,因而恚怒失节,惊忿过度,暴气逆溢,致令腠理开张,血脉流散也,故九窍出血。”亦可因感受疫疠中毒所致。一般宜内服侧柏散,外用百草霜、油发灰、龙骨末,或吹入或掺之。如因猝然惊恐见此,可用朱砂安神丸加发灰治之;如感受疫疠者宜清疫解毒;中毒出血者,宜审因施治。参见大衄、衄血、中毒等有关条目。

猜你喜欢

  • 四肢不用

    证名。指四肢痿软无力、失去活动能力的症象。《灵枢·本神》:“脾气虚则四肢不用。”《医权初编》卷上:“脾病而四肢不用,有虚有实。《内经》专主于虚,谓脾主四支,今脾气虚弱,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灌溉乎四支,

  • 阴囊汗

    见《丹溪心法附馀·盗汗》。阴汗之一种。详阴汗条。

  • 经水先期

    见《傅青主女科》。即经行先期。详该条。

  • 下奶藤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通光散之别名,详该条。

  • 脑痈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三。即脑疽之易破者。见脑疽条。

  • 见郑栎庵《女科经验方传灯》。又称歇经。指未婚女子,月经初潮后,复又经闭,诊其面色不黄,饮食如常,身又无热者,名曰歇。不属病态。

  • 周魁

    【生卒】:十八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杓元,别号澹然子。江苏江宁人。长于温病,撰有《温证指归》一书(1799年),主张详温证之原,辨温证之始,治疗注重保元,有一定见解。

  • 柔肝

    亦称养肝。治疗肝阴虚,肝血不足的方法。症见视力减退,两眼干涩,夜盲,头晕耳鸣,或睡眠不熟,多梦,口干津少,脉弦细等。常用药物加当归、白芍、地黄、首乌、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子等。《类证治裁》:“

  • 三椎

    指第三胸椎。《素问·刺热篇》:“三椎下间主胸中热。”

  • 胎前跌损动红

    病证名。指妊娠后由于跌损、损伤冲任二脉、气血失和而见阴道流血。《竹林寺女科秘方》:“妇人胎前跌损动红、乃伤胎元、恶血流来不止,速急安胎止血,宜用人参安胎散治之。”(炒蒲黄、人参、川断、当归、炒白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