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药品化义》。即延胡索,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六方。葳蕤、茯苓、酸枣仁、石膏各一钱,人参七分。水煎热服。治病后多寐,身犹灼热。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绿萼梅花之处方名,详该条。
出《本草品汇精要》。为杨梅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九十四。多因邪热灼肾而致。症见少腹急痛,尿时排出白色粘液。宜内服大建中汤。
见《救荒本草》。为回回蒜之别名,详该条。
即十二官。出《素问·灵兰秘典论》。详十二官条。
证名。《外科启玄》卷一:“疮疡麻木而不知痛痒者,是气虚而不运,又兼疮毒壅塞,经络不通,致令麻木而不知有无也,亦分轻重耳。盖麻者木之轻也,木者麻之重也。……大抵未溃之先有麻木者,毒塞轻重之分也;已溃之后
参见新修本草条。
见《丹溪心法》卷二。即麻子仁丸,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