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口吻疮

口吻疮

病证名。又名肥疮燕口口角疮。常因脾胃湿热上攻口唇,或先天遗毒所致。《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足太阴为脾之经,其气通于口;足阳明为胃之经,手阳明大肠之经,此二经脉并侠于口,其腑脏虚,为风邪湿热所乘,气发于脉,与津液相搏,则生疮,恒湿烂有汁,世谓之肥疮,亦名燕口。”小儿多患之。症见口角生疮,色白糜烂,疼痛微肿,湿烂有汁。治宜清热、除湿、解毒。可选用清胃散三黄凉膈散等加减。

猜你喜欢

  • 金疮小草

    出《本草拾遗》。为白毛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 经行衄血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多因肝郁化火犯肺,或阴虚肺热,以致肺络损伤,经期血随火动上逆。症见经行衄血。肝火犯肺者,兼见急躁易怒,口苦咽干或咳,治宜平肝泻热,方用丹栀逍遥散加郁金;阴虚者,兼

  • 胎前恍惚

    见王之翰《女科胎产百病》。即胎前怔忡。详该条。

  • 恶毒疮

    病名。《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三。即恶疮。见该条。

  • 奶栗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二十。即乳癖,见该条。

  • 吴坤安

    【介绍】:见吴贞条。

  • 水金铃

    见《四川中药志》。为节节花之别名,详该条。

  • 后肋

    指腋后线至胸椎间的肋骨总称。

  • 大洞果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胖大海之别名,详该条。

  • 蔽骨

    见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