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胁部低平之状。《灵枢·本藏》:“合胁兔骹者,肝下。”张景岳:“胁下之骨为骹……兔骹者,胁骨低合如兔也。”
痧证之一。指病处白毛积聚如筋。《痧症全书》卷中:“羊筋痧,腹胀混身板痛,此二症胸前或腰背,用小针穿皮挑出筋毛自愈,只拣疼处看有毫毛聚起者便是,药用涤痧丸,普济消毒饮。”
病证名。《仁斋直指方》。指黑睛翳如碎米、真珠者。详翳条。
①病名。即恶阻。《证治要诀》:“胎前恶阻,俗谓之病儿。”②儿童患病之称。
心营热盛,又兼胃火铄津所致。症见高热,烦渴,心神不安,舌绛而中心干燥等。《温热论》:“再舌绛而中心干者,乃心胃火燔,劫铄津液。”治宜清气凉营。
古人认为天体的运行一日一夜环周于二十八宿,运行一宿的距离称为一舍。三舍就是三宿之距(见《灵枢·卫气行》)。
即肝阳上亢。详该条。
出《本草图经》。为旋花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铁树叶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二十二。泛指肩部之痈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