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子满

子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即妊娠肿胀兼有喘满的病症。多因平素脾肾阳虚,内有水气湿邪,孕至六、七个月胎体渐长,腹大异常,影响气机升降,运化输布失常以致水湿停聚,而出现遍身浮肿腹胀喘满。宜温阳健脾理气行水。用五苓散葶苈子,或鲤鱼汤(白术茯苓当归赤芍橘红、姜、用鲤鱼汤煎)。《叶氏女科证治》:“妊娠五、六月间,腹大异常,胸膈胀满小水不通,遍身浮肿,名曰子满。此胞中蓄水也,若不早治,生子手足必然软短,形体残疾,或水下即死,宜鲤鱼汤。”参见胎水肿满条。

猜你喜欢

  • 刺莲蓬实

    见《药材学》。为芡实之别名,详该条。

  • 酸汤杆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虎杖之别名,详该条。

  • 惊后瞳斜

    病证名。为小儿惊风后,瞳人不正,斜于左右。属惊风后,肝经失养所致。治宜养血益肝,用人参、阿胶煎水温服(《仁斋直指方》)。

  • 妇人大全良方

    书名。见妇人良方条。

  • 仁斋直指方

    见仁斋直指条。

  • 乳利如膏

    病症名。《颅囟经》:“初生小儿,一月内,乳利如膏,是母寒气伤胃所致也。”新生儿消化力弱,哺乳失宜,复感寒邪,最易导致乳汁不消而成此症。故《古今医统》论抚养婴儿,要注意哺乳之法,有“忍三分饥,吃七分饱”

  • 平治荟萃

    见金匮钩玄条。

  • 外肾肿硬

    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二百四十九。指阴囊部肿硬。多见于小儿。宜外用地黄散(干地龙研末)生薄荷汁调涂。《婴童百问》:“小儿外肾肿大,茎物通明,牡蛎粉研极细,鸡子清调敷为佳。”参见脱囊、阴肿、疝气条。

  • 胎风

    病证名。①婴儿禀赋不足,感受风寒而引起的抽掣。《圣济总录》卷一百七十二:“子在胞胎,禀受不足,肝心经虚。其及始生,乳养无法,触冒外风,或因断脐,疮痂未敛,风邪一入,则令脏腑虚弱,经络不通,蕴结为热,盖

  • 肾俞

    经穴名,代号BL23。出《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肾之背俞穴。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布有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第二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