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药材>孔雀尾

孔雀尾

《中药大辞典》:孔雀尾

药材名称孔雀尾

拼音Kǒnɡ Què Wěi

别名凤尾蕨(《浙江中药资源名录,),青旗草、见血生(《广东中医》3(5):26,1958),碎叶金花、退血草、地侧柏、小凤尾草、细金鸡尾、细叶野鸡尾、细叶路鸡(《湖南药物志》),地柏枝(《贵州药植目录》)。

出处《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铁角蕨科植物华中铁角蕨全草、根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密被黑色线状披针形或钻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5~10厘米,细弱,绿色;3回羽状复叶,叶片三角状矩圆形,长5~13厘米,宽2.5~5厘米,最宽处在基部,先端渐尖,羽片卵形,长1.5~3厘米,宽1~2厘米;裂片线形,有细齿1~2枚;叶草质;两面均无毛,绿色。孢子囊群线形,每裂片上1~2枚;囊群盖同形,膜质。

生境分部生于山沟中石灰岩上。分布四川、湖北、湖南、贵州、江西、江苏、浙江、福建等地。

性味《湖南药物志》:"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血。治干咳,黄疸,白浊,肠胃出血,刀伤,疮疡,烫伤。

①《湖南药物志》:"止血生肌,消炎解毒。"

②《贵州药植目录》:"治白浊,刀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研末撒、熬膏或捣汁涂。

复方①治干咳无痰:孔雀尾一两。水煎服。

②治黄痘:孔雀尾一两,楼梯草一两,茵陈五钱,青蒿五钱,黄栀子五钱,黑豆五钱。水煎服。

③治肠胃出血:孔雀尾根一两。水煎服。

④治疮疡或汤火伤:孔雀尾全草熬膏,外搽或敷患处。(①方以下出《湖南药物志》)

⑤治刀创出血,跌扑破伤:新鲜孔雀尾叶,焙研极细粉末,撒创口上,纱布包好,不须换药。亦可用鲜叶捣取自然汁(加安息香酸适量防腐),以消毒棉花蘸汁贴创口。(《广东中医》3(5):26,1958)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孔雀尾

药材名称孔雀尾

拼音Kǒnɡ Què Wěi

出处出自《湖南药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雉科动物绿孔雀的尾羽。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vo muticus(Linnaeus)

采收和储藏:收集脱落的尾羽,洗净,烘干。

原形态雄鸟耸立一簇翠绿色的羽冠。额部羽毛鲁鳞状,呈蓝紫色反光;颈、上翕和胸部呈灿烂的金铜色,羽基暗紫蓝色层露于外,下颈和胸部尤显,羽缘翠蓝;下翕和腰翠绿色,在折光下显辉黄绿,各羽外缘呈明显整齐的浓褐色边,如鳞片状;初级尺羽及初级覆羽肉桂色,羽端呈暗褐色;次级飞羽暗褐,外翈闪以蓝绿色反光;翼上覆羽具光泽的蓝绿色,内侧覆羽转为铜褐色,间杂有棕色的蠹状斑,斑中央有暗紫色的肾状或圆形小斑。尾上覆羽特延长为尾屏,外侧数枚辉绿色,内翈羽支疏稀。外翈也有圆形暗紫色小斑,外围在辉亮的蓝绿色,此色被围于铜色的圈内,其外缘暗褐色和浅黄色,斑端最外层尚具浅葡萄红色,色泽多彩,但外侧的眼状班不如中央者鲜明。尾羽形短,隐于尾屏之下,呈黑褐色。腹部和两胁均呈暗蓝绿色;肛周和尾下覆羽浓褐色,松软如绒。眼周褐露部分粉蓝色,颊上褐出部分鲜黄色;嘴黑褐色,下嘴较淡。跗跖角黑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栖息于2000m以下的针叶林或稀树草坡。3-5只小群活动。性机警,不易接近。杂食性。繁殖季节常将屏展开如扇状,称为“孔雀开屏”。巢营于郁密的灌丛、笔丛及高草丛间,每窝产卵4-8枚,卵壳乳白色、棕色或乳黄色。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云南南部和西南部。

性状性状鉴别,尾羽长短不一,尾上复羽特长,上部羽支分离,呈金属绿色并有铜紫色反光,近羽端有圆形或椭圆形圆斑,圆斑中部深蓝色,外围呈铜褐色,复缀以青蓝与金黄色。每根羽毛之下部羽干呈管状,光滑无毛。气微,味淡。

性味苦;寒;无毒

归经胆;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排脓消肿。主感染;咽喉肿痛;诸高疮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烧焦,研末,5-10g。

注意本草衍义》:“不可入目,昏翳人眼。”

各家论述1.《湖南药物志》:止血生肌,消炎解毒。

2.《贵州药植目录》:治白浊,刀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杜鹃兰

    药材名称杜鹃兰别名算盘七、人头七、三七笋、大白及来源兰科杜鹃兰属植物杜鹃兰Cremastra mirata A. Gray,以假鳞茎入药。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性味辛、涩,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金爪儿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爪儿药材名称金爪儿拼音Jīn Zhuǎ ér别名五星黄、爬地黄、雷公须、路边黄、小苦藤菜、红苦藤菜、枪伤药来源报春花科金爪儿Lysimachia grammica Ha

  • 石斛露

    药材名称石斛露拼音Shí Hú Lù出处《中国医学大辞典》来源为兰科植物金银石斛等鲜茎的蒸馏液。性味《中国医学大辞典》:"甘淡咸,寒。"功能主治《中国

  • 块茎糙苏

    《中药大辞典》:块茎糙苏药材名称块茎糙苏拼音Kuài Jīnɡ Cāo Sū别名野山药(《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块茎糙苏的全草或根。夏季采,晒干。

  • 黄藁本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藁本药材名称黄藁本来源伞形科黄藁本Ligusticum delavayi Fr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散风除湿。主治头痛,风湿痹痛。用法用量1~3

  • 复叶葡萄叶

    药材名称复叶葡萄叶拼音Fù Yè Pú Tɑo Yè别名止血灵;甜茶叶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复叶葡萄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is piasezkii Maxim.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

  • 柿根

    《中药大辞典》:柿根药材名称柿根拼音Shì Gēn别名狐柿子根皮(《疡医准绳》),柿子根(《重庆草药》)。出处《纲目》来源为柿科植物柿的根或根皮。9~10月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柿

  • 菊花

    《中国药典》:菊花药材名称菊花拼音Jú Huā英文名FLOS CHRYSANTHEMI别名甘菊花、白菊花、黄甘菊、药菊、白茶菊、茶菊、怀菊花、滁菊、毫菊、杭菊、贡菊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菊Chr

  • 鱼尾葵

    药材名称鱼尾葵别名长穗鱼尾葵、董棕、鸡榔、假恍榔来源棕榈科鱼尾葵Caryota ochlandra Hance,以叶鞘纤维(煅炭备用)、根入药。生境分部我国东南部至西南部。性味微甘、涩,平。功能主治收

  • 双肾草

    《中药大辞典》:双肾草药材名称双肾草拼音Shuānɡ Shèn Cǎo别名一根葱、秤砣草、坠桃草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兰科植物葱叶兰的全草。4~5月采全草,晒干备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