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肠泄

猜你喜欢

  • 胎养

    见明·万全《婴儿家秘》。即养胎。详该条。

  • 蕤宾

    六律中的六阳律之一。详六律条。

  • 老黄苔

    舌苔色黄而暗晦,主阳热亢盛。

  • 证类本草

    见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条。

  • 外寒

    ①外感之寒邪。因寒邪袭表,阳气不得宣通透泄,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脉浮紧等症。②指体表阳气不足,形寒怕冷的证候。《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

  • 膈气

    即膈证。多因心情抑郁,寒热不调,食饮伤损等所致。《圣济总录》卷六十二:“人之胸膈,升降出入,无所滞碍,命曰平人。若寒温失节,忧恚不时,饮食乖宜,思虑不已,则阴阳拒隔,胸脘否塞,故名膈气。”一名鬲气。参

  • 阴脏

    ①五脏中,脾、肺、肾三脏属阴,故称。②泛指阴盛体质之人。《景岳全书》卷一:“阴脏者,一犯寒凉则脾肾必伤,此其阳之不足。”

  • 少阴痉

    病名。指少阴病出现痉症者。《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夫六气皆足以致痉,不专在湿也;六经皆有痉证,亦不专在太阳一经也。……恶寒蜷卧,尻以代踵,脊以代头,俯而不能仰者,未尝非少阴痉也。”《张氏医通·诸

  • 巫咸

    上古时代巫医,相传为帝尧之臣。

  • 腹部的俗称。《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此人肚中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