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又称吞酸、咽酸、噫醋。《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夫醋咽者,由上焦有停痰,脾胃有宿冷,故不能消谷,谷不能消,则胀满而气逆,所以好咽而吞酸,致气息酸臭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醋咽证治》:“食后噫醋吞
见禾髎条。
出《新修本草》。为鼠李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症见齿缝疏豁不齐,又名齿疏。咀嚼时每有余物嵌入作梗。多因肾气不足或餐后挑剔成习,则齿缝愈疏。《仁斋直指方》:“齿者骨之所终,髓之所养,肾实主之。故肾衰则齿豁。”治宜培补肾元,用肾气丸加减。或用煅
证名。①指前阴、阴囊及其附近处局部多汗。《医林绳墨·汗》:“阴汗者,谓至阴之处,或两腿挟中,行走动劳,汗出腥秽。”有因肝经湿热所致者。《张氏医通·汗》:“阴汗,阴间有汗,属下焦湿热。龙胆泻肝汤加风药一
出《黄帝内经太素》。即合谷刺,见该条。
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见《灵枢·经别》。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每一时辰相当于二小时,子时相当于晚上11时至次日早1时,丑时相当于早1~3时,余类推。此外又有把子时称夜
气功学丛书。明·闾鹤洲辑。刊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此丛书收录各种气功著作三十六种。其中有彭晓、陈显微、陈致虚注解的《周易参同契》,翁葆先等注的《悟真篇》、《阴符经》、《道德经》、《赤文调古经》、
练功方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两上肢放松,作前后摆荡,幅度由小渐大。适用于治疗肩部疾患。
【介绍】:见江之兰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