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类证治裁》卷二方。人参、紫苏、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枳壳、桔梗、川芎、柴胡、木香、葛根。加姜、枣,水煎服。治风寒暴嗽,鼻塞声重者。②经验方。见《简明中医内科学》(南京中医学院)。苏叶、柴胡各6克
见内经拾遗方论条。
出《延寿第一绅言》。古称生女为弄瓦。
参见痧痘集解条。
即主药、辅药、佐药、使药。详君臣佐使条。
病名。出《素问·奇病论》。指过食甘肥所致,口中发甜的病证。日久遂成消渴。《圣济总录》卷四十五:“内经曰,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肥甘之过,令人内热而中满,则阳气盛矣,
病证名。出《甲乙经》。指妇女从阴道流出胶样的赤色粘液。参见赤带条。
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即肛肿。详该条。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黄庭中景经注》。
见《广西本草选编》。即榼藤,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