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截疟

截疟

①治疟疾方法之一。在疟疾发作前的适当时间,使用内服药(如常山槟榔草果、姜半夏煎剂)或针刺(大椎后溪间使等穴)等方法,以制止疟疾的发作。②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一切疟无问远近,正仰卧,以线量两乳间,中屈,从乳向下灸度头随年壮。男左女右。”近代《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列作奇穴,名截疟。位于乳头直下4寸。主治疟疾,胸胁串痛等。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猜你喜欢

  • 伏白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复溜,见该条。

  • 石顽老人诊宗三昧

    见诊宗三昧条。

  • 十二经别

    出《灵枢·经别》。指从十二经脉分出,走向体腔、头面的重要支脉。十二经别的分布特点可以用离、合、出、入四字概括,即从四肢部的本经别离(离),进入体腔(入),浅出体表(出)而上头项,然后阴经的经别归向与相

  • 翰林医官院副使

    宋代医官职称。系翰林医官院中最高医官之副职,共2人,协助院使主管全院之工作。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 喉单

    病名。指喉关上部红肿疼痛。《喉科秘旨》卷下:“喉单,此症因肝火郁热,动风而生,关口上部下垂,根大头小,红色大痛。”治宜泻火解毒。用三黄凉膈散加减。

  • 输脉

    脏腑的脉道。有流通气血、转输津液等作用,故称。《灵枢·百病始生》:“其著于输之脉者,闭塞不通,津液不下。”

  • 肺津不布

    指肺不能正常输布津气,出现喘咳等证的病机。肺接受由脾输送的精气,经本脏和心的作用而输布到全身。如肺受燥热熏灼则肺阴耗伤,津液输布失常,皮毛失于濡润;肺受寒束,则水津不行,停而成饮,均可聚液成痰,发生喘

  • 肺经燥痰

    痰证之一。即燥痰。见《不居集》卷十七。参见该条。

  • 运气掌诀录

    见仲景全书条。

  • 中暑眩晕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二。又名冒暑眩晕、感暑眩晕。症见眩晕欲仆、口渴,烦躁,或见身热,甚则昏不知人,脉虚。治宜解暑化湿。宜用人参白虎汤、香薷饮、黄连香薷饮、消暑丸等方。参暑湿眩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