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吉林中药手册》。为北豆根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胀病之一。《灵枢·胀论》:“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医醇賸义·胀》:“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气血皆少,为清静之腑,寒气干之,故胁痛口苦;气郁不舒,故善太息也。当轻扬和解,后
《丹溪心法附余》卷五引《简易方》方。桑白皮、甘草、大腹皮、官桂、麻黄、薄荷、陈皮、紫苏、杏仁各六分。为粗末,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乌梅半个,水煎服。治老幼素有喘急,发则连绵不已,咳嗽哮吼,夜不得眠。
运气术语。出《素问·五常政大论》。角、征、宫、商、羽五音分别配属木、火、土、金、水五行,故上羽指太阳寒水司天。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铁苋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为犁头尖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接触沥青而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见《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编)。因体质特异,沥青热毒入侵,蕴郁肌肤所致。以颜面、颈、手指及前臂等暴露部位多见。初起为光泽红斑,干燥灼痛或瘙痒;继则肿胀,皮肤
古病名。清·曾懿《妇科良方》:“产后小儿生下失血过多,遂遗下一物,如脂膜状,乃气血素亏,产前劳伤,肝之脂膜,随血崩堕,名曰肝萎。治宜大补气血,略加升提之品。”类似胎膜残留。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三方。全蝎、白芷、人参各一两。为细末,每服二钱,勿食晚饭,次日空腹温酒调下,觉身微躁为效。治***风,遍身麻木,次起白屑红斑,蔓延如癜,形如蛇皮,脱落成片。
病名。系有头疽生于上背部天柱骨(第七颈椎)之下者。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又名脾肚发、脾肚痈。证治见有头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