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医籍考条。
书名。又名《新镌医论》。3卷。明·王肯堂撰于1602年。第一卷论述痘疹、惊风的病因、诊断和治法;2~3卷主要结合作者的经验心得,阐发或评论历代医家对内科杂病、妇科病疑难病症的治验。
【介绍】:见韩善徵条。
书名。是我国现知最早的一种针灸专著。撰人未详。约成书于秦汉之际。原书已佚,魏晋以后此书有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及注本。主要有《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后辑录于《针灸甲乙经》一书中)及《黄帝内经明堂》。参见各该
五味之一。苦为火味,入通于心,故为心所主之味。《素问·宣明五气篇》:“苦入心。”苦味药物多入心经,有清心泻火作用,如黄连、莲子心等。同时,苦味药亦有燥湿及坚阴作用,如黄柏之类。故《内经》有“肾欲坚,急
病证名。静光禅师考定《女科秘要》卷三:“经来一半,余血未尽,腹中作痛,变作潮热,或无热,当用红花当归散(当归、红花、牛膝、苏木、川芎、枳壳、赤芍、三棱、莪术),破其余血,则痛止人安。”参见痛经条。
见《古今医统》指月经,详该条。
即肾怯失瘖。详该条。
【介绍】:唐代骨伤科医家,僧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他所掌握的正骨技术和指导处理脱臼和骨折的见解很符合科学。强调运用麻醉、牵引(拔伸)、复位(收入骨或捺正)、固定(夹缚)、活动等十三个步骤。撰有《仙
【介绍】:见张筱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