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饮食停滞所致的胃痛。《类证治裁·胃脘痛》:“食滞脘痛,必暖腐,香砂枳术丸加半夏曲。”《张氏医通》卷五:“食积作痛,保和丸。”《医宗己任篇·四明心法》:“食痛者,胸膈按之痛甚,勺水不入,兼大便闭
舌伸出时偏于一侧,歪斜不正。常与口眼斜及半身不遂同时出现。多因肝风内动,风邪中络,舌的一侧肌肉弛缓所致。
见《医贯》卷四。即内眦。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撰有《丹毒备急方》,3卷,已佚。
类中风病因之一。恐则气下,因恐惧过度,使阴精损伤,阳气不行而引起的类中风证。
病名。①出《刘涓子鬼遗方》卷四:“发于尻,名曰兑疽。”又《灵枢·痈疽》:“发于尻,名曰锐疽。”兑通锐,兑疽即锐疽。详见鹳口疽条。②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发于股阳,名曰兑疽。其状不甚变,而脓附骨。
针灸著作。1卷。撰人佚名。约成书于金元之际。后辑入元代著名的医学丛书《济生拔萃》中。本书系节录《针经》(后世传本即《灵枢》)中十二经脉的五腧穴流注部分并加以发挥而成。首论十二经气血多少、十二经流注孔穴
即腹满。《伤寒明理论》卷一:“腹满者,俗谓之肚胀是也。”详腹满条。
病名。指咳嗽由疮疡蕴毒,内攻肺脏所致者。《杂症会心录》卷上:“疮闭咳嗽,皮毛之毒内攻肺脏,肺受毒害也。”症见外疮虽没,而内毒更烈,通身肌肉浮肿,咳嗽喘促,胸满壅塞,不能平卧,痰鸣鼻动,小便短少。治疗急
见《广东新语》。为香蒲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