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拔罐法

拔罐法

是用排除杯、筒或罐内空气,以产生负压,使其吸附体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古代有以兽角或竹筒为工具的,所以又称为“角法”或“火罐”气;并有称为吸筒疗法拔筒法者。通常多用竹筒,或陶瓷、玻璃等制成。它是通过局部的温热和负压作用而引起局部组织充血和皮内轻微的郁血,促使该处的经络通畅,气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结、退热、祛风、散寒、除湿、拔毒等作用。此法,在《肘后备急方》、《外台秘要》、《苏沈良方中都有记述。适用于感冒咳嗽、肺炎、哮喘头痛胸胁痛风湿痹痛、扭伤腰腿痛、消化不良、胃痛、高血压、疮疖痈肿、毒蛇咬伤(排除毒液)等症。使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选用的罐口应光滑,大小要适宜。②拔罐的部位,要以肌肉丰满和毛发较少的地方为宜。③拔罐的时间不宜过长,每次约在10~15分钟左右即可。常用拔罐方法有投火拔罐法,抽气拔罐法,水罐法闪罐法留罐法走罐法刺络拔罐法等。详各该条。

猜你喜欢

  • 轻粉中毒

    病名。轻粉系水银、白矾、食盐烧炼而成。因内服轻粉过量而出现中毒症状者。《本草纲目》卷九:“若服之过剂,或不得法,则毒气被蒸窜入经络筋骨,莫之能出,痰涎既去,血液耗亡,筋失所养,营卫不从,变为筋挛骨痛,

  • 荞叶七

    见《陕西草药》。为苦荞头之别名,详该条。

  • 泻白益元散

    《症因脉治》卷二方。桑白皮、地骨皮、甘草。水煎,调益元散服。治伤暑咳嗽,身痛口渴,外反恶寒。

  • 青腿牙疳

    病名。患牙疳而下肢兼见瘀斑者。《疡医大全》卷十六:“凡病腿肿色青者,其上必发牙疳;凡病牙疳腐血者,其下必发青腿。二者相因而至。”多因寒湿之气凝滞经脉,致气血不畅,瘀郁于下;加之胃肠郁热上冲,致寒湿停于

  • 关窍

    解剖部位名。见《伤科汇纂》卷五。即关节。详该条。

  • 核骨

    ①俗称孤拐。即足外踝。《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在外者为外踝,俗名核骨。”②第一跖趾关节内侧的圆形突起。《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足大指本节后内侧圆骨努突者,一名核骨。”《灵枢·经脉》:“

  • 硝菔通结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朴硝120克,鲜莱菔(切片)2500克。水煎顿服。治大便燥结久不通,身体兼羸弱者;近代也用于蛔虫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早期肠扭转及肠套迭,手术后肠麻痹等一般情况较

  • 乳母食忌

    乳母饮食有三方面须知避忌:①乳母有病服药时暂时不哺乳,以免药物通过乳汁影响小儿身体健康。②乳母勿大饥、大饱、大寒、大热、大喜、大悲,以免影响乳汁分泌的质量。③子有病时,乳母勿食发物等。

  • 血痢

    亦称赤痢。指痢下多血或下纯血者。多由热毒乘血所致。《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血痢者,热毒折于血,入大肠故也。”临床上有血鲜、血黯,属热属寒之分。《秘传证治要诀·痢》以血鲜者,此属热痢,宜藿香正气散加

  • 灵枢评文

    见内经评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