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五十。谓:“脱肛者,肛门脱出也。”又名州出、截肠,包括直肠或直肠粘膜脱出。以老年、小儿及素体虚者易患本病,多因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或湿热下注于大肠所致。便后脱出的肛肠,初期可自然
病名。又称翻胃、胃反。①指食下良久复出,或隔宿吐出者。《医贯》:“饮食倍常,尽入于胃矣,但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一两时而吐,或积至一日一夜,腹中胀闷不可忍而复吐,原物酸臭不化,此已入胃而反出,故曰翻胃
病证名。见《一草亭目科全书》。即瞳神缩小。详该条。
出《新修本草》。为豨莶之别名,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系官医提举司之副职官员,始设于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官阶为从六品。
见《滇南本草》。为无花果之别名,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乌泡刺叶之别名,详该条。
出《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五。即胎萎不长。详该条。
出《灵枢·经脉》。即手厥阴络脉,见该条。
见《医贯》卷四。即外眦,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