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施雯

施雯

【介绍】:

洪炜条。

猜你喜欢

  • 妒乳

    即螳螂子。又作妬乳。各详该条。

  • 熊胆草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溪黄草之别名,详该条。

  • 米瘕

    病证名。见《医说》卷五。《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好吃生米成瘕,不得米则吐清水,得米即止,米不消化,久亦毙人,宜鸡屎米煎。”本病与《诸病源候论》记载的米癥略同,参见该条。

  • 重腭风

    即重腭。详该条。

  • 太阳阴

    经穴别名。出《千金要方》。即掖门,见该条。

  • 乳结核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又名乳核、乳中结核。为乳疬、乳癖、乳痨、乳岩等仅以乳房结块为早期特征的多种乳病总称。证治因病而异,详各条。

  • 新生浴儿

    见《奇效良方》。古人认为小儿初生须用五根汤(桃、柳、楝、枚、槐)加白芷,苦参煎汤浴之,若遇气候炎热,则以软绢蘸汤揩拭周身,可以清洁皮肤,预防疾病。

  • 病蝦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五。又名肉蜒痈。多因手、足三阳经积热毒盛而成。其证手背或脚背肿大有赤痕如蝦之状,疼痛不已。治宜清热解毒,内服黄连消毒饮,外用食盐、酒糟同炒令香,淬以滚汤,淋洗患处;或嫩桂七钱,生

  • 五诊

    指五脏辨证。临床要综合五脏见证,审察其阴阳虚实。《素问·方盛衰论》:“合之五诊,调之阴阳,以在经脉。”

  • 湿热条辨

    书名。1卷。清·薛雪撰,撰年不详。此书专论湿热病证,共35条。每条均有薛氏自注。重点辨析湿热受病的原委,各种临床表现及治疗,指出湿热多由阳明、太阴两经表里相传。其立论和治法为后世所宗。嗣后章虚谷曾加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