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中焦脾胃的治法。多指中焦脾胃虚寒证,症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等,用理中汤温中祛寒。《医门法律》:“脾之体阴而用阳,胃之体阳而用阴。理中者,兼阴阳体用而理之,升清降浊,两擅其长。”
书名。清·郑肖岩辑。书成于1901年。本书根据《鼠疫汇编》(清·吴子存撰,原名《治鼠疫法》,后经吴氏友人罗芷园增辑,改名《鼠疫汇编》,已佚)删去其繁复及不切于实用的部分,并调整其编次,订为8篇。作者介
较粗大的肌腱或韧带。《素问·气府论》:“项中大筋两傍各一。”《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
经外奇穴名。即利尿穴,见该条。
出《灵枢·经别》。即足太阴经别。详该条。
中医眼科外治方法。将药物精制成药液,滴入眼中,每日三至四次不等。
见《保健药石——麦饭石》。为麦饭石之别名,详该条。
指以局部与远道相结合的配穴方法。如胃痛取中脘、胃俞为近取;内关、足三里为远取;两相结合,即为远近配穴法。
病证名。指脾经风热上壅而多涎。《太平圣惠方》:“儿多涎者,风热壅结,在于脾脏,积聚成涎也。若涎多,即乳食不下,涎沫结实,而生壮热也。”治宜清脾泄热。
骨名。又名鸠尾骨。即胸骨剑突。《伤科汇纂》:“心骨一片,状如钱大,即心坎骨也。”参见鸠尾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