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医学入门》卷六。即足背发。见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隶属于官医提举司,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从八品。
病证名。见《幼科释谜》。临床表现眼目赤肿,头顶肿痛,心膈烦躁,口疮,二便秘涩。宜三黄丸,清泻积热。
指下焦有灌渗水液、泌别清浊、排泄二便等作用,而以出而不纳为其特征。《难经·三十一难》:“下焦者……主出而不内,以传导也。”
又称气化无权。指由于阳气不足,不能使体内生化机能畅旺,而致消化、吸收不良,影响气、血、精、液等的化生和体液代谢产物的排除。狭义的常指由阳虚而引起水液代谢机能障碍,致痰饮内停,水湿不化,小便不利等症。其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脑疽。见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任右监门卫大将军,忠州(今四川忠县)防御使等职。撰有《九籥卫生方》一书,佚。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腹结,见该条。
即肩胛骨。其前方呈扁平三角形,向后凹陷,形同饭勺,故名。
见《广西药用植物图志》。为山芝麻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