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通天,见该条。
同啜。饮、吃。《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歠热稀粥。”
①外假寒而内真热。《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病人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参真热假寒条。②表寒未解,里热已盛。参表寒里热条。
见仁斋直指条。
病证名。冷热之邪相杂损伤胃肠而致的腹泻,又名冷热泻。《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先因饮食,有冷气在肠胃之间,而复为热气所伤,而肠胃宿虚,故受于热,冷热相交,而走下利,乍黄乍白,或水或谷,是为冷热利也
病名。即滑泄。《医略六书·杂病证治》:“洞肠泄,大孔如竹筒,关门不闭也。”详滑泄条。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即孙络。《灵枢·脉度》:“络之别者为孙。”详孙络条。
病名。《奇效良方·秘结门》:“寒秘者,年高肠冷,及痃癖、冷气结滞,大便秘结。”即冷秘。详该条。
即徐疾补泻法。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