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玉真散

玉真散

《中国药典》:玉真散

药方名称玉真散

处方生白附子600g防风50g白芷50g 生天南星50g天麻50g羌活50g

性状本品为黄白色至淡黄色的粉末;气香,味麻辣。

炮制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解痉,止痛。用于破伤风;外治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1.5g,或遵医嘱。外用,取适量敷于患处。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普济本事方》卷六:玉真散

药方名称玉真散

处方天南星(汤洗七次)防风(去岔股)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祛风化痰解痉。治破伤风,牙关紧急,口撮唇紧,角弓反张,脉弦者。亦治打扑伤损。(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如破伤风,以药敷贴疮口,然后以黄酒调下3克;如牙关急紧,角弓反张,用药6克,童便调下;或因斗伤相打,内有伤损之人,以药6克,温酒调下;打伤至死,但心头微温,以童便调下6克。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六

外科正宗》卷四:玉真散

药方名称玉真散

别名玉贞散(《梅氏验方新编》卷六)。

处方南星防风白芷天麻羌活附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祛风解痉,止痛。治破伤风,牙关紧急,角弓反张,甚则咬牙缩舌。亦治疯犬咬伤。外治跌打损伤,金疮出血。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热酒200毫升调服,更敷患处。若牙关紧急,腰背反张者,每服9克,用热童便调服,虽内有瘀血亦愈;至于昏死,心腹尚温者,连进二服,亦可保全;若治疯犬咬伤,更用漱口水洗净,搽伤处。

备注本方是由《普济本事方》玉真散发展而来,是治疗破伤风的常用方剂。方中白附子天南星祛风化痰,解痉止痛为君;羌活防风白芷疏散经络中之风邪为臣;天麻熄风解痉为佐;以热酒或童便为使,有通经络、行气血之功。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猜你喜欢

  • 竹茹石膏汤

    《医宗金鉴》卷五十九:竹茹石膏汤药方名称竹茹石膏汤处方半夏(姜制)赤苓陈皮竹茹生甘草石膏(煅)功能主治治小儿麻疹呕吐。用法用量生姜为引,水煎服。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九《疫喉浅论》卷上:竹茹石膏汤药方

  • 橘皮防已汤

    药方名称橘皮防已汤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防己桑根白皮(锉)各60克吴茱萸(汤洗,焙干,炒)槟榔(锉)各30克 大腹并子(锉)7枚生姜(锉,炒)90克甘草(炙,锉)15克制法上药八味,粗捣筛。功能

  • 茯苓饼子

    药方名称茯苓饼子处方白茯苓4两(为末),头白面2两。功能主治辟谷绝食。主用法用量上同调水煎饼。面稀调,以黄蜡代油,煿成煎饼,蜡可用3两。饱食1顿,便绝食。至3日觉难受,3日后,气力渐生,熟菓芝麻汤、米

  • 白术藿香汤

    药方名称白术藿香汤处方白术1两,藿香2两,丁香1两,人参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夏(汤洗7遍,切,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甘草(炙,锉)半两,前胡

  • 防风牛蒡汤

    药方名称防风牛蒡汤处方防风、山栀、石膏、黄芩、苍术、木通、甘草、牛蒡子。功能主治手足忽如火燃,起紫白黄泡,血热之极者。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六

  • 小儿化食丸

    药方名称小儿化食丸处方六神曲(炒焦)100g山楂(炒焦)100g麦芽(炒焦)100g槟榔(炒焦)100g莪术(醋制)50g三棱(制)50g牵牛子(炒焦)200g大黄100g性状为棕褐色的大蜜丸;味微苦

  • 混沌如金散

    药方名称混沌如金散处方鸡蛋1个。制法先以筛细黄土,分二处,将蛋打破,以蛋白、蛋黄各和黄土,不得错乱,即将黄做如蛋黄,将白摊饼包黄,仍如蛋形,入灶火内烧,候烟出尽为度,不可烧焦,将土蛋研成细末。功能主治

  • 加味香苏散

    《医学心悟》卷二:加味香苏散药方名称加味香苏散处方紫苏叶4.5克陈皮香附各3.6克甘草2.1克(炙)荆芥秦艽防风蔓荆子各3克川芎1.5克生姜2片制法上锉一剂。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治四时感冒,头痛项强,鼻

  • 葵石散

    药方名称葵石散别名木通散处方葵根1握(锉),滑石1两,木通1两,牵牛子半两(炒)。制法上为粗散。功能主治小便不通闷乱。用法用量木通散(《普济方》卷三八八)。摘录《卫生总微》卷十六

  • 黄耆内托汤

    药方名称黄耆内托汤处方川芎1钱,当归1钱,陈皮1钱,白术1钱,黄耆1钱,白芍1钱,山甲1钱,皂刺1钱,槟榔3分。功能主治脏毒已成,红色光亮欲作脓,不必内消者。摘录《嵩崖尊生》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