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青囊真秘》卷一。为风火眼之俗称,详该条。
见清·汪嘉谟《胎产辑萃》。即打胎。
古病名。①《外台秘要》卷二十六:“若肛边肿痛生疮者名酒痔也。”相当于肛门周围脓肿,饮酒后发作,宜服蜂房膏。②牝痔的别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一。
出《温热论》。风温一般须用辛凉药物散风,使风邪外透。若病者既有里热,又有外感风邪,即应用辛凉药物解表透邪,里热才能随之而除。但实际临床上多解表清里并用。
见诊病奇侅条。
治法之一。即从治,或称反治。《素问·标本病传论》:“有从取而得者。”参从治、反治条。
①额部。《类经》卷六:“额上曰颜。”“颜为额角,即天庭也。”②泛指脸面部。
《医学准绳六要·治法汇》卷三方。半夏、橘红、黄芩、槟榔、草果、山楂、青皮、厚朴、苍术。加姜、枣,水煎服。治疟疾初起,先寒后热,胸膈饱闷,或寒战后大渴。
【介绍】:清代医家。字载阳。仙居县(今属浙江)人。精于儿科麻症,撰有《麻症集成》(后由王月波参订),采集各家之说,并主张麻症无需切脉,只需察形观色,随症应变,即可决其顺逆吉凶。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中卷。即涌泉疽。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