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shí),通蚀。侵蚀、消耗、损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食气。”②(sì),同饲。供给、依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精食气”,“形食味”。③饮食。《素问·病能论》:“食入于阴,长气于阳
【介绍】:见张锡驹条。
【介绍】:宋代医生。善治奇病,生平不详。
颞骨的乳突下。《素问·气府论》:“下完骨后各一。”
【介绍】:见郑宁条。
见《安徽中草药》。为莸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红丝疔。见该条。
病证名。《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舌吐长不收,名曰阳强。”参见舌纵条。
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吐出酸水之症。多因宿食、湿痰、热郁、停饮等所致。常兼见气闷饱胀,暖气腐臭等。治宜和中消食化痰,用曲术丸、八味平胃散、干姜丸等方;若从热化,则宜栀连二陈汤、咽醋丸。有因肝
出《眼科龙木论》。即蝉蜕,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