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泉州本草》。为猪鬃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千金翼方·本草》。为米皮糠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山藿香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真青囊》卷二。即喉间溃烂。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六方。生石决明、僵蚕、防风、穿山甲、连翘、羌活各一钱,乳香、甘草、金银藤、黄连、当归尾、大黄、天花粉各八分。酒、水煎,空腹服。治颈项坚肿木硬,口躁舌干,恶心烦渴,便秘。
【介绍】:参见吴正伦条。
见《中药志》。为明党参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腹胀属于腑气失调引起者。《症因脉治》卷三:“六腑腹胀之症,胸前胀满,妨于饮食,胃胀也。肠鸣而痛,濯濯有声,大肠胀也。小便时赤,小腹胀满,小肠胀也。气癃溺涩,少腹胀急,膀胱胀也,气满肤中,空空
病证名。黄兴德《胎产集要》:“胞胀不下,因败血流入胞中,即胀大。”治法参见胞衣不下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三。即蛇腹疔。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