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药材>芫青

芫青

药材名称芫青

拼音Yuán Qīnɡ

英文名Lytta

别名芫青、青娘子、青娘虫、相思虫、青虫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芫青科动物绿芫青的全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tta caragana Pallas

采收和储藏:4-5月捕捉,捕得后,入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绿芫青,体绿色与蓝绿色,有光泽。体长12-20mm。头略呈三角形,与身体垂直,头顶中央有一条纵沟纹,额与头顶间的中央有一红斑。复眼肾形,触角念珠,末节末端尖锐。前胸背板光滑,两侧前后角隆起,鞘翅柔软,表面密布横皱纹,隐约可见3条平行纵脊纹,爪纵裂为2片。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成虫常成群食害里生豆科植物,有假死性。

资源分布: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性状性状鉴别,虫体呈长圆形,长1-2cm,宽4-5mm。头略呈三角形,蓝紫色,有光泽,眼小,微突出。背部有鞘翅1对,亮绿色、蓝紫色或红紫色,光亮美丽,鞘翅下有膜翅1对,淡棕色,有4条明显脉纹。胸部突起,腹部具5体节。足多残缺,色青绿。触角多已脱落。气微臭,味辣,粉末接触皮肤会发泡。以完整不碎、色青绿鲜艳光亮者为佳。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1.体壁碎片多数呈棕黄色,表面有网格状纹理,排列整齐,有毛窝散在,直径4-8μm。毛窝周围散有透明小圆孔,淡棕黄色或透明无色的片状物。表面有 丘状突起。2.刚毛棕色或黄棕色,长75-90μm,直径6-8μm,中央有髓腔,淡棕色;少数刚毛细长,淡棕色。3.横纹肌纤维多断碎,有明暗相间的带,排列呈微波状。4.气近壁碎片具深棕色螺旋丝,排列呈弧状,丝间色较浅。

化学成分含蝥素(cantharidin)及脂肪等。

鉴别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约0.15g,用微量升华法得白色升华物(结晶),将其用石油醚洗2-3次,圆满硫酸2-3滴,微热,溶解后分别转入两试管中一试管继续用小火加热至发生气泡,立即离火,滴入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硫酸液1滴,溶液显樱红色或紫红色。另一试管加入间苯二酚粉末少许,小火加热至沸,溶液变红色,紫外光灯(256nm)下观察显绿色荧光。

(2)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溶液20ml,浸泡过夜,滤过。滤液浓缩至2ml作供试液,另取斑蝥素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CMC薄板上,以氨信-甲醇(9:1)展开,展距14.7cm,喷以重铬酸钾酸溶液,烘烤显色。供试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紫色斑点。

性味味辛;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玫毒;破瘀;逐水。主瘰疬;狂犬咬伤;血瘀经闭;水肿尿少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1-2只。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有祛瘀散结,攻毒功能。主治症瘕积聚;外用治疗疥癣、恶疮、淋已结结核等。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马雹儿

    药材名称马雹儿拼音Mǎ Báo ér英文名Indian Zehneria Herb, Herb of Indian Zehneria别名老鼠担冬瓜、野苦瓜、扣子草、玉钮子出处出自《救荒本草》来源药材基

  • 光叶巴豆

    《中药大辞典》:光叶巴豆药材名称光叶巴豆拼音Guānɡ Yè Bā Dòu别名抱龙(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光叶巴豆的根、叶。全年可采。原形态乔木,高8~1

  • 乌蔹莓

    《全国中草药汇编》:乌蔹莓药材名称乌蔹莓拼音Wū Liǎn Méi别名母猪藤、红母猪藤、五爪龙、五叶藤、五龙草来源本品为葡萄科植物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 (Thunb.)G

  • 鳣鱼

    《中药大辞典》:鳣鱼药材名称鳣鱼拼音Zhān Yú别名鳣(《诗经》),含光、蜡鱼(啪海异物志》),黄鱼(《尔雅》郭璞注),阿八儿忽鱼(《饮膳正要》),颊鱼(《医学入门》),玉版鱼、鲟蟥鱼((

  • 常春油麻藤

    药材名称常春油麻藤拼音Chánɡ Chūn Yóu Má Ténɡ英文名Evergreen Mucuna Stem别名牛马藤、大血藤来源为豆科植物常春油麻藤Mu

  • 黄水藨叶

    《中药大辞典》:黄水藨叶药材名称黄水藨叶拼音Huánɡ Shuǐ Pāo Yè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泡刺藤的叶。原形态山泡刺藤,又名:光叶高梁泡、倒盘龙、黄水藤、小

  • 辣蓼草

    《中药大辞典》:辣蓼草药材名称辣蓼草拼音Là Liǎo Cǎo出处《江苏植药志》来源为蓼科植物柳叶蓼的全草。原形态柳叶蓼,又名:绵毛酸模叶蓼。一年生草本,高0.5~2.5米。茎直立,多分枝,

  • 红鸡踢香

    《中药大辞典》:红鸡踢香药材名称红鸡踢香拼音Hónɡ Jī Tī Xiānɡ别名金背藤、红面将军、金耳环(《广西药植名录》)。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宜昌胡颓子的茎叶。全年可采。原

  • 香蕉弄蝶

    药材名称香蕉弄蝶拼音Xiānɡ Jiāo Nònɡ Dié英文名Skipper of plantains别名芭蕉卷叶蛾、蕉包虫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弄蝶科动物香蕉弄蝶的幼虫或成

  • 梵天花根

    《中药大辞典》:梵天花根药材名称梵天花根拼音Fàn Tiān Huā Gēn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锦葵科植物梵天花的根。性味甘苦,温。①《福建民间草药》:"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