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药材>藤壶

藤壶

药材名称藤壶

拼音Ténɡ Hú

别名石疥;大石疥

来源药材基源:为藤壶科动物白脊藤壶的肉或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lanus albicostatus Pilsbry

采收和储藏:全年抱歉可采,取肉,鲜用。或取壳洗净,除去杂质即可。

原形态白脊藤壶,壳圆锥形,密集生长的个体呈圆筒形,峰吻闪电战直径约20mm,高12-14mm,壳口稍展开,略呈五边形,壳析表面具有粗细不等的许多白色纵肋,肋间凹处深暗紫色或灰褐色,但有些个体横糊不清,尤其上部壳表全呈灰白色。年幼个体,肋多不明显,壳口缘成锯齿状,幅部稍宽,顶缘斜,表面具平行横纹。板较宽阔,表面有显着的生长线,在中央部稍低陷,有紫色纵带,内面有放射状断续脊突;关节脊生而宽,其长度约为背缘一半,末端平截;闭壳肌脊突出而短。闭壳肌窝深而稍长。背板三角形,峰板缘短而略弯,侧压肌脊发达,约7条左右。口器上唇各侧具有3齿,大颚有3齿,头有2小齿。蔓足约6对,第3蔓足有锯齿状刚毛,交接器长于第6蔓足,基部有小的背突。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营固着生活,群栖于岩石相潮间带中潮区的上部,常形成白色的“藤壶带”,尤以内湾盐度较低,水质澄清处分布较多。

资源分布: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

药理作用100%藤壶水煎液20ml/kg腹腔注射,显着提高小鼠负压耐缺氧能力。100%藤壶水煎醇溶液作用不显着。

性味味咸;性凉

功能主治制酸止痛;解毒疗疮。主胃痛吞酸;水火烫伤;小儿头疖;疔疮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壳煎汤,30-60g。外用:肉适量,捣烂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乌口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乌口树药材名称乌口树拼音Wū Kǒu Shù别名茶山虫、土五味子、达仑木来源茜草科乌口树Tarenna attenuata (Voigt)Hutch.,以全株入药。生境分

  • 红胡豆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胡豆七药材名称红胡豆七别名打不死、红三七、石风丹来源景天科景天属植物齿叶景天Sedum odontophyllum Ford.,以全草入药。秋季采收,晒干。性味酸,凉。功能主治止

  • 猴闼子

    药材名称猴闼子拼音Hóu Tà Zǐ别名仙茅果来源药材基源:为柿科植物福州柿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pyros cathayensis Steward var.foo-chowensis(

  • 蝴蝶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蝴蝶藤药材名称蝴蝶藤别名蝴蝶草来源西番莲科西番莲属植物金粟藤Passiflora popilio Li,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研粉。性味苦、甘,平。功能主治止血调经,

  • 龙珠子

    药材名称龙珠子拼音Lónɡ Zhū Zi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茄科植物龙珠的果实。性味《纲目》:"苦,寒,无毒。"功能主治《本草拾遗》:"主疔肿。"用法用量外用:捣烂敷患处。摘录《中药大辞典》

  • 一把蔑

    药材名称一把蔑拼音Yì Bǎ Miè英文名Root or stem of Delavay Rockvine别名乌蔹莓出处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七叶崖爬藤,攀援灌木。茎藤棕黑

  • 砂生槐

    《全国中草药汇编》:砂生槐药材名称砂生槐拼音Shā Shēnɡ Huái别名蓟瓦[藏名]来源豆科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 (Wall.)Benth. ex Baker

  • 干蟾

    药材名称干蟾拼音Gān Chán别名癞蛤蟆、蟾蜍皮来源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 melanostictus Schneide

  • 狸肉

    《中药大辞典》:狸肉药材名称狸肉拼音Lí Ròu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猫科动物豹猫的肉或全体。原形态豹猫,又名:狸(《诗经》),豾狸(《尔雅》郭填注),野猫(《圣惠方》),狸猫。

  • 细沙虫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细沙虫草药材名称细沙虫草拼音Xì Shā Chónɡ Cǎo别名庐山香料来源唇形科白花石蚕Teucrium pernyi Fr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