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蛊注痢

蛊注痢

病名。①指痢疾蛊注,下脓血瘀浊杂物者。又称蛊疰痢蛊注毒痢虫疰痢蛊痢。《诸病源候论·蛊注痢候》:“虫注积候,此由岁时寒暑不调,则有湿毒之气伤人,……毒气侵蚀于藏府,如病蛊注之家,痢血杂脓,瘀黑有片如杂肝,与血杂下是也。”治宜地榆汤桔梗散猬皮丸等(方见《圣济总录·泄痢门》)。参见蛊痢条。②指服食石药,而致毒发热发生痢者。《医学入门》卷五:“蛊疰痢,黑如鸡肝,发渴,五内切痛,乃服五石汤丸,逼损真阴,其血自百脉经络而来,茜根丸救之。”也可选用羚羊丸、乌梅丸理中汤等方。参见痢疾条。

猜你喜欢

  • 本味

    出《吕氏春秋·本味篇》。指食物的自然之味。朱丹溪主张用食物本味来养生,《格致余论·茹淡论》:“天之所赋者,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有食人补阴之功。”天然食品往往更符合人体生理的需要,不加五味调和的原始

  • 清肝泻火

    即泻肝。详该条。

  • 桐油树根

    见《贵州草药》。即油桐根,详该条。

  • 伤寒平议

    见六译馆医学从书条。

  • 素灵药义

    见金匮要略五十家注条。

  • 脾气盛

    证名。出《灵枢·淫邪发梦》。又名脾气实。指脾经邪气盛实的证候。《诸病源候论·脾病候》:“脾气盛,为形有余,则病腹胀,溲不利,身重苦饥,足痿不收,腑善瘈,脚下痛,是为脾气之实也。”参见脾病、脾实等条。

  • 天蒜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绵枣儿之别名,详该条。

  • 伤堕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指孕后因气虚、血虚、肾虚或外伤等因素引起的腰腹痛坠,甚至阴道不时下血,以致流产。

  • 女科入门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

  • 眼弦

    眼的部位名。见《银海精微》。又名胞沿、胞弦、眼楞、眼棂、眼棱、眼沿、目唇、睑唇、睥沿。即今称睑缘。为上下眼睑的游离缘,生有排列整齐的睫毛,近内眦处上下眼弦各有一泪小管的开口。眼弦与眼睑共起保护眼珠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