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与膜通。《灵枢·邪客》:“地有林木,人有募筋。”详膜条。②募穴。《难经·六十七难》:“五脏募皆在阴,而俞在阳者。”详募穴条。
即胆热。详该条。
指照海穴。《素问·气穴论》王冰注:“……阴跷穴在足内踝下,是谓照海。”或指交信。《素问·气府论》王冰注:阴跷一,谓交信穴也。”
病证名。指日久不愈的赤白痢。《诸病源候论》卷十七:“久赤白痢者,是冷热乘于血,与津液相杂而下,甚者肠虚不复,故赤白连滞,久不瘥也。”治宜益气固肠,用乌梅丸,或调中益气丸加黄连、枳壳。
清·张仲华撰。张氏医案最早整理本名《爱庐方案》,共分76门,一百余案,刊于咸丰年间。1882年柳宝诒从抄本中选录24案,并加按语,编入《柳选四家医案》,改名《爱庐医案》。分内伤杂病、内风、伏气、疫邪、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半边莲之别名,详该条。
食疗丛书。清·费伯雄编。又名《费氏食养三书》。共收入三本食疗著作。其中,《食鉴本草》为费氏亲撰,成书于1883年;《本草饮食谱》乃代文晟辑,经费氏鉴定,成书于1850年;所附《食养疗法》系费子彬著,成
【生卒】:?~988【介绍】:五代时医家。通经史、善医药,隐居庐山,各地远途来求医者甚多。
【介绍】:见周洪条。
即大肠经虚寒。《千金要方》:“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阳虚者,手阳明经也。病苦胸中喘,肠鸣虚渴,唇干目急,善惊泄白,名曰大肠虚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