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材手册》。为巴戟天之别名,详该条。
见《滇南本草》。为木蝴蝶之别名,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紫茉莉根之别名,详该条。
①病名。见《张氏医通·杂门》。详脱营失精条。②见失荣条。
针刺手法名。出金·窦汉卿《金针赋》。其法进针得气后,先紧按慢提,左转九次,再紧提慢按,右转六次。如此反复多次,能导引阴阳之气,用以治疗水肿、气胀等症。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指劳累过度引起的气喘。详气虚喘条。
病证名。①胸膈胀满之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浊气在上,则生膜胀。”明·张景岳《类经》:“浊阴主降,阴滞于上而不能降,故为胀。”多由脾失健运,消化不良,气机阻滞所致。②即气胀。《金匮翼》卷四:“膜
出《本草图经》。即大青盐,详该条。
见《江西草药》。为肺形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膂俞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