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病机之一。见《幼科释谜》。李梴《医学入门》:“五脏传变,皆痰为患。盖痰乃风苗,火静则伏于脾,风动则壅于肺。痰火交作,则为急惊,或成嗽痹。痰火结滞,则为痫钓,或为咳嗽。痰火来去,则为泻青,皆由脾湿而
丛书名。清·黄元御撰。最早刊于乾隆年间。包括《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伤寒悬解》、《伤寒说意》、《金匮悬解》、《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五嗽之一。见《外台秘要》卷九。又称劳嗽、疰嗽。指劳极损伤肺络或感邪恶之气所致的咳嗽。《医说》卷四:“惟今之所谓劳嗽者,无所经见,意其华佗所谓邪嗽,真人所谓疰嗽者是也。此病盖酒色过度,劳极伤肺,损动经络
涎的别名。俗称口水。参涎条。
针刺补泻法之一。《难经·六十九难》:“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其法将井、荥、输、经、合五输穴按五行相生次序,分属木、火、土、金、水,又依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据病情的虚实,用补母或泻子的取穴方法来
书名。8卷。清·王德森辑。刊于1910年。本书系摘录数种清代儿科著作中的重点内容编成。其中卷1急惊、卷3麻症,摘自夏鼎《幼科铁镜》;卷2慢惊、卷4痘症,摘自庄一夔《福幼编》;卷5脐风,摘自廖积性《广生
书名。7卷。日本·高岛久也、罔田元矩合撰。刊于1877年。本书将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医学校“跻寿馆”中收藏大量的中国古医书,分为20余类,共1390部,其中大多有内容提要及版本介绍等,是一部有关医书的目
病名,即痘疮所致的眼外障。《秘传眼科龙木论》:“此眼初患之时,不论大小,须患斑疮一度,疮子患时,觉入眼中,……疼痛泪出,赤涩,怕日难开,肿硬,翳如银色。”即痘疮入眼,详该条。
药物学著作。12卷。明·陈嘉谟撰。刊于1525年。卷首有历代名医图、姓氏及总论药性。卷1~12分为草(上、中、下)、木、谷、菜、果、石、兽、禽、虫鱼及人部等10部,共742种药。每种药均分论其气味升降
刺法用语。见《难经·七十九难》。与迎而夺之对举。指补法要顺着经气,以补益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