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本草经集注》。即秦艽,详该条。
《医学入门》卷六方。大黄二钱半,葛根一钱,桔梗、枳壳、前胡、杏仁各五分。加生姜,水煎服。治胃气实热,唇口干裂,便秘烦渴,睡流口涎。
即龈交。详该条。
病证名。见《医学入门·痰类》。又名火喘、火炎上喘。详各该条。
出《太平圣惠方》。即延胡索,详该条。
①中府穴别名。《素问·水热穴论》:“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王冰注:“膺俞者膺中之俞也,正名中府。”中府属手太阴经。位于胸壁外上方,平第一肋间隙,距前正中线六寸处。②胸两旁的
出《医宗金鉴》。即长针,见该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天仙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即野烟叶,详该条。
见《安徽中草药》。为铃茵陈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