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风头旋

风头旋

病证名。①指眩晕由风邪入脑,或挟痰水逆上所致者。《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夫风头旋者,良由体虚,风邪乘于阳脉,诸阳之经,皆上注于头面,风邪随入于脑,遂成头旋。亦因痰水在于胸膈之上,犯大寒,使阳气不行,令痰水结聚,而阴气逆上,风与痰相结,上冲于头,则令头旋也。”《圣济总录》卷十七:“风头眩,肩背拘急,肢节疼痛,鼻塞耳鸣面赤咽干心忪痰逆,眼目黑花,当风泪出。”宜用松香散,以荆芥薄荷茶调下。若见头旋,忽忽如醉,痰逆,不下饮食者,宜服甘菊花散等。若头旋,手足厥逆,身体疼痛,心乱,反倒如癫,发歇无时者,宜服独活散等方。参见风热眩运风寒眩晕风痰眩晕等条。②指肝风病。《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源流》:“风头旋,肝风病也。肝风盛则头自摇动。别无疾痛,不自觉知。”参见风头眩、眩晕条。

猜你喜欢

  • 灵苑方

    方书。20卷。宋·沈括撰。约成书于1048~1077年。收集内、外、伤、妇产、儿、五官各科验方,并论述鹿、胡麻、鸡舌香等药功用。其中不少验方系当时疗效较高之新方,如至宝丹之治卒中昏厥,竹龙散之治消渴,

  • 关窍

    解剖部位名。见《伤科汇纂》卷五。即关节。详该条。

  • 食物本草会纂

    药物学著作。8卷(又有12卷本,内容相同)。清·沈李龙撰。刊于1691年。卷首为本草图。沈氏将药物分为水、火、谷、菜、果、鳞、介、禽、兽等10部,收集药物220种,采辑《本草纲目》及有关食疗本草类著作

  • 栝蒌汤

    ①《外台秘要》卷三十四引《集验方》方。①栝蒌四两,麦门冬、人参、干地黄各三两,炙甘草二两,土瓜根五两,大枣二十枚。水煎,分三次服。治产后口渴。②栝蒌、人参各三两,炙桑螵蛸、炙甘草、黄连、生姜各二钱,大

  • 虚中夹实

    虚弱证中夹有实邪,以虚为主。如干血痨病人有消瘦、肌肤枯糙、手足心烦热、不思饮食等虚证,且兼有经闭,舌质紫暗、舌边有瘀点,脉沉弦等血瘀实候。

  • 膀胱蒸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 吴瑞

    【介绍】:元代药学家。著《日用本草》八卷。

  • 暑气呕吐

    病证名。指呕吐因中气不足,暑热之气入于肠胃所致者。《症因脉治》卷二:“暑气呕吐之症,暑热行令,头眩目暗,呕吐暴作,身热恶寒,烦渴引饮,齿干唇焦,腹中疼痛,小便赤色,或混浊涩短。”脉虚大而涩,或沉细,或

  • 痰胀

    痰证之一。因痰气阻滞胸腹所致。《重订通俗伤寒论·挟痰伤寒》:“中满腹胀,上气喘逆,二便不利,甚或面肢俱肿者,此湿痰挟气阻滞胸腹也,名曰痰胀。先当去郁陈莝,经验理中消胀丸为主。继则视其喘肿胀之进退,酌量

  • 土肉桂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山肉桂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