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针灸素难要旨条。
见南川药物试验种植场《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小龙胆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又作血虚眩晕。《症因脉治·内伤眩晕》:“血虚即阴虚也,形体黑瘦,五心常热,夜多盗汗,睡卧不宁,头面火升,则眼花旋转。火气下降,则旋晕亦止,不比外感之常晕不休,不比痰火之暴发暴作,此血虚眩晕之症
出《妇人良方大全》卷十二。即恶阻。详该条。
出《新修本草》。即香附。详该条。
【生卒】:1901~1959年【介绍】:字友松,良乡(今北京房山)人。毕业于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曾任职协和医学院细菌科、中文部兼中外医史课。1935年与王吉民、伍连德发起建立中华医学会医史委员会(中华医
病名。《治疔大全》:“生于正疔之旁,其证极轻,照常治之即瘥。”
出《世医得效方》。即初生拭口。详该条。
亦名缩胎,是古人对孕妇体质肥胖,或过食肥甘,于妊娠后期,恐胎儿过大,造成难产,故用早期服药的方法,使孕妇足月易产为缩儿胎。
【介绍】:明末医生。字思兰。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撰有《医案》一卷(164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