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黄芪汤

黄芪汤

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方。黄芪陈皮各半两。为末,每服三钱,用***仁一合研烂,以水投取浆水一盏,滤去滓,于银器内煎,后有乳起,入白蜜一大匙,再煎令沸,调药末,空腹,食前服。治老人虚秘。②《圣济总录》卷八十七方。黄芪、地骨皮各一两,鳖甲(醋炙黄)一枚,炙甘草半两,麦门冬一两半,桂半两。为粗末,每服五钱匕,加生姜半分、粳米五十粒,水煎,食前服。治热劳,肢节酸疼,吸吸少气,腰背强痛,心中虚悸,咽干舌燥,饮食无味,悲忧惨戚,多睡少起。③《普济本事方》卷五方。黄芪(蜜炙)、熟地黄(九蒸九晒)、白芍药五味子、麦门冬各三分,茯苓一分,炙甘草半两。为粗末,每服三钱,加生姜、大枣乌梅,水煎服。治口干烦躁不思食。④《兰室秘藏·小儿门》方。黄芪二钱,人参一钱,炙甘草五分。为粗末,水煎,食远服。治小儿慢惊风。若加白芍药尤佳。⑤《审视瑶函》卷四方。黄芪、麦门冬、茯苓、防风、人参、地骨皮、漏芦知母远志、熟地黄各等分。水煎服。治阴漏症,眼脓漏不止。

猜你喜欢

  • 葛哲

    【生卒】:1324~1461【介绍】:明代医生。字明仲。江苏昆山人。世医出身,读各家医书,专长小儿科,曾任荆府、梁府、楚府良医等职。编有《保婴集》,已佚。

  • 清咽栀豉汤

    《疫喉浅论》卷下方。栀子、豆豉、金银花、薄荷、牛蒡子、甘草、***、僵蚕、连翘、桔梗、马勃、蝉蜕、芦根、灯心、竹叶。水煎服。治疫喉邪郁未透,内火已炽,咽喉红肿白腐,壮热汗少,痧隐不齐,心烦懊憹,舌干口渴

  • 评点叶案存真类编

    见叶氏医案存真条。

  • 眇视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同眇目。详该条。

  • 小便黄赤

    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小便颜色较正常时黄,甚至带红色,有寒热虚实之辨。《杂病源流犀烛》卷七:“小便黄赤,实热病也。凡脏腑皆能为之,而下焦更甚。经曰:肝热病者,小便先黄。宜火府丹。又曰:胃气

  • 网虫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蜘蛛之别名,详该条。

  • 抱法

    推拿手法名。用上肢环抱肢体进行各种活动,以使局部的筋腱得到牵拉伸展。《诸病源候论·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候》:“两手抱右膝著膺,除下垂难屈伸。”

  • 脑蒸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 士材三书

    丛书名。明·李中梓(士材)撰。清·尤乘增辑。刊于1667年。本丛书计有《诊家正眼》、《本草通玄》、《病机沙篆》三种。分述审脉、辨药及治法。后附尤乘的《寿世青编》。

  • 赤沃

    证名。指利下赤色粘沫。《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阴之胜,……腹满痛,溏泄,传为赤沃。”王冰注:“沃,沫也。”张景岳注:“赤沃者,利血,尿赤也。”详赤痢、血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