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药材>刺榆皮

刺榆皮

药材名称刺榆皮

拼音Cì Yú Pí

出处1.刺榆皮入药,始载于《本草拾遗》,云“江东有刺榆,天大榆,皮入用不滑,刺榆秋实。”2.《蜀本草》按《尔雅疏》云:“榆之类有十种,叶皆相似,皮及木理异耳,而刺榆有针刺如柘,其叶如榆,瀹为疏,美滑于白榆。”可见,古代即知榆类品种甚多,所述刺榆特征也与今用品种一致。

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刺榆的树皮、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miptelea davidii (Hance)Planch.[Planera davidii Hance;Zelkova davidii Bean]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刮去外层粗皮,鲜用。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达10m。树皮灰色,粗糙而深沟裂;一年生枝密生短毛;小枝具粗而长的枝刺,刺长1.5-8cm,刺上有淡褐色的皮孔。叶互生;叶柄长1-4mm,密被短茸毛;托叶早落;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2-6cm,宽1-3cm,两端渐尖而略圆,边缘具粗锯齿,上面被脱落性柔毛,毛落后留有圆形黑色的凹痕,下面沿叶脉初具疏生柔毛,后渐脱落;花叶同时开放。花杂性(两性花和单性花同株),1-4朵生于小枝的苞腋和下部的叶腋;花被合生,上部4-5裂;雄蕊4(偶5),花药2室;雌蕊歪生,花柱2。翅果黄绿色,扁平,具歪形的翅,顶部2裂成鸡头张喙状,基部有宿存花萼。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麓、山坡路旁,通常栽植于村落附近。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各地。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为扁平的板块状或两边稍向内卷的块片,厚2-7mm。外表面暗灰色,粗糙且具条状深沟裂;内表面灰褐色,光滑。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气微,味淡、微涩。

性味苦;辛;性微寒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主疮痈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鲜者捣敷。

复方《纲目》:“榆树有刺者称刺榆。”《诗》曰:“山有(艹枢)。”或作“枢。”《尔雅》:“(艹枢)、荎。”郭璞注云:“今之刺榆。”《广雅》云:“挃,刺也。”挃与荎,声义均同。荎犹刺也,故以荎名刺榆。《广雅》:“柘榆,梗榆也。”按:《说文》云“柘,桑也。”实为桑之有长刺者。段玉裁“柘,亦曰柘桑。”故榆之有刺者亦谓柘榆。盖荎、柘一声之转,义亦近之。”《方言》:“凡草木刺人……自关而东或谓之梗。”《广雅》:“梗,箴也。”《文选·张衡<西京赋>》吕延济注:“木有刺曰梗。”因此,柘榆、梗榆均指刺榆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金钱草

    《中药大辞典》:小金钱草药材名称小金钱草拼音Xiǎo Jīn Qián Cǎo别名荷包草(《百草镜》),肉馄饨草(《眼科要览》),金锁匙(《纲目拾遗》),黄疸草(《中国植物图鉴》),小马蹄草

  • 木棉皮

    《中药大辞典》:木棉皮药材名称木棉皮拼音Mù Mián Pí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木棉科植物木棉的树皮。生境分部产广东、广西等地。性状干燥树皮为条片状,或卷筒状,厚约

  • 绢毛石花

    药材名称绢毛石花拼音Juàn Máo Shí Huā别名卷丝苦苣苔来源苦苣苔科绢毛石花Corallodiscus sericeus (Craib)Burtt,以全草入药。

  • 会东藤

    药材名称会东藤别名老妈妈针线包来源萝藦科会东藤Gymnema longiretinaculatum Tsiang,以种毛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功能主治止血。主治刀伤出血。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滑石

    《中国药典》:滑石药材名称滑石拼音Huá Shí英文名TALCUM别名画石来源本品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主含含水硅酸镁[Mg3(Si4O10)(OH)2]。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

  • 紫藤子

    《中药大辞典》:紫藤子药材名称紫藤子拼音Zǐ Ténɡ Zǐ别名紫藤豆、藤花子、紫金藤子(《江苏植药志》),土木鳖(苏医《中草药手册》)。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豆科植物紫藤的种子。原形态植物

  • 榄李树汁

    药材名称榄李树汁拼音Lǎn Lǐ Shù Zhī来源药材基源:为使君子科植物榄李的树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umnitzera racemosa Willd采收和储藏:割树干,取其流出之液汁。原形态

  • 纤花耳草

    药材名称纤花耳草拼音Xiān Huā ěr Cǎo别名虾子草、鸡口舌来源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纤花耳草Hedyotis tenelliflora Blume,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洗净晒干或鲜用。性味苦、

  • 炮仗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炮仗花药材名称炮仗花别名黄鳝藤来源紫葳科炮仗花属植物炮仗花Pyrostegia ignea Presl[P. venusta Baill.],以花和叶入药。全年可采,切碎晒干。性味

  • 秤砣梨根

    《中药大辞典》:秤砣梨根药材名称秤砣梨根拼音Chènɡ Tuó Lí Gēn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猕猴桃种植物革叶猕猴桃的根。秋季采挖。性味性温,味苦。功能主治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