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药材>大乌泡根

大乌泡根

药材名称大乌泡根

拼音Dà Wū Pào Gēn

别名乌泡(《四川常用中草药》)

出处《分类草药性》

来源为蕾薇科植物川莓。秋、冬季采根,夏季采叶。

原形态落叶灌木。高2~5米。茎圆柱形,无刺,密被灰褐色茸毛,有时混生刚毛。单叶,近圃形或宽卵形,直径6~17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心形,边缘有不整齐锯齿,常有不明显的5~7裂,上面粗糙,下面灰绿色,网脉明显,有短绒毛;叶柄长5~7厘米;托叶较宽,近似卵圆形,基部不对称,顶端浅裂,有早落现象。圆锥花序顶生或成腋生花丛;总花梗和花梗密生绒毛;花紫色,直径1~1.5厘米;萼裂片三角状卵形,先端尾尖,内外两面有茸毛;花瓣倒卵圆形;雄蕊多数。聚合果近球形,直径6~8毫米,黑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路旁、林边、林中及灌丛中。分布四川、贵州、湖北、西藏等地。

性味《四川常用中草药》:"酸咸,平。"

功能主治凉血,活血。治劳伤吐血,咳血,月经不调,痢疾,瘰疬,骨折。

①《四川常用中草药》:"根:祛风除湿,止呕,活血。治劳伤吐血,月经不调,口有腥气,瘰疬,痘后目翳,疯狗咬伤。叶:治黄水疮。"

②《贵州药植目录》:"全株:清热凉血,止血,接骨。治痢疾,脱肛,倒经,咳血,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炖肉服。外用:叶,研粉撒布。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姜三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姜三七药材名称姜三七拼音Jiānɡ Sān Qī别名三七姜、姜叶三七、土田七、竹叶三七、姜七来源姜科姜七属植物姜三七Stahlianthus involucratus (King)

  • 木苎麻

    药材名称木苎麻拼音Mù Zhù Má别名粗糠壳、虾公须、山水柳、水柳黄、水柳仔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密花苎麻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ehmeriapendulifloraWedd.exLon

  • 大将军

    药材名称大将军别名红雪柳、蒙自苣来源桔梗科大将军Lobelia clavata E. Wimm.,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辛,凉。有毒。功能主治消炎,止痛,解毒,祛风,杀虫。主治风湿关节炎,跌

  • 子楝树根

    药材名称子楝树根拼音Zǐ Liàn Shù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子楝树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cadpermum gracilen-tum (Hance) Merr.et Perr

  • 山马豆根

    药材名称山马豆根拼音Shān Mǎ Dòu Gēn别名山豆根(《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豆种植物云南野豇豆的根。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原形态云南野豇豆,又名

  • 青礞石

    《中国药典》:青礞石药材名称青礞石拼音Qīnɡ Ménɡ Shí英文名LAPIS CHLORITI别名礞石来源本品为变质岩类黑云母片岩或绿泥石化云母碳酸盐片岩。采挖后,除去泥沙和杂

  • 地梢瓜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梢瓜药材名称地梢瓜拼音Dì Shāo Guā别名地梢花、地瓜瓢来源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地梢瓜Cynanchum thesioides (Freyn) K. Schum.[

  • 绵马贯众

    《中国药典》:绵马贯众药材名称绵马贯众拼音Mián Mǎ Guàn Zhònɡ英文名RHIZOMA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TIS别名贯众、贯仲来

  • 白豆

    药材名称白豆拼音Bái Dòu别名饭豆(《日用本草》),眉豆、白目豆、甘豆(《广州植物志》)。出处《孙真入食忌》来源为豆科植物饭豇豆的种子。原形态一年生直立草本,高20~40厘米。

  • 干旱毛蕨

    药材名称干旱毛蕨拼音Gān Hàn Máo Jué英文名Arid Cyclosorus别名凤尾草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金星蕨科植物干旱毛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