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药材>崇澍蕨

崇澍蕨

药材名称崇澍蕨

拼音Chónɡ Shù Jué

英文名Harland's Chien Fern

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

来源药材基源:为乌毛蕨科植物崇澍蕨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ienioperis harlandii (Hook. )Ching[Woodwardia harlandii Hook.]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去须根和叶柄,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40-60cm。根茎长而横走,黑褐色,密被棕褐色、披针形鳞片。叶远生,近二型;营养叶较小,叶柄长约20cm,禾秆色或基部褐禾秆色,基部被狭披针形鳞片,向上光滑,上面有1条纵沟;叶片通常三裂,少有为披针形单叶;孢子叶较大,叶柄长20-50cm;叶片阔卵形,厚纸质,长20-30cm,宽15-20cm,不缩狭,二回羽状深裂;羽片10-20对,互生,斜向上,无柄,阔披针形,下部羽片带状披针形,长10-20cm,宽4-8cm,顶端渐尖,基部沿叶轴下延成狭翅,全缘或向顶部有疏细齿;叶脉上面不明显,下面可见,沿中脉两侧各有一行长圆形的网眼,向外为多角形的斜上网眼。孢子囊群线形或长圆形,生于中脉两侧的一行网脉一侧,与中脉平行;囊群盖线形,革质,开向中脉或侧脉,成熟时向外反卷。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200m的林下或沟谷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性味苦;凉

归经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主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茎:有祛风除湿的功能。用于关节酸疼。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黑心姜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心姜药材名称黑心姜别名蓝姜、绿姜、黑姜、乌姜来源姜科姜黄属植物黑心姜Curcuma caesia Roxb.,以根状茎入药。夏季采,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性味苦、辛,温。功能主治

  • 山棘豆

    药材名称山棘豆拼音Shān Jí Dòu别名泡泡草、尖叶棘豆、山泡泡、羚羊蛋来源豆科山棘豆Oxytropis oxyphylla DC.,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吉林、辽宁、陕西、内蒙

  • 蟛蜞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蟛蜞菊药材名称蟛蜞菊拼音Pénɡ Qí Jú别名黄花蟛蜞草、黄花墨菜、黄花龙舌草、田黄菊、卤地菊来源菊科蟛蜞菊属植物蟛蜞菊Wedelia chinen

  • 滇白药子

    药材名称滇白药子拼音Diān Bái Yào Zǐ别名白药子、马蹄细辛、毛狗苔、毛芋头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毛芋头薯蓣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kamoonensis Kun

  • 粳米

    《全国中草药汇编》:粳米药材名称粳米拼音Jīnɡ Mǐ别名白米来源禾本科粳米Oryza sativa L.,以种子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功能主治温中和胃,益气止泄。主治烦躁口渴,赤痢热躁,伤暑发热。

  • 麦奴

    《全国中草药汇编》:麦奴药材名称麦奴拼音Mài Nú别名麦散黑粉、黑疸、麦子黑勃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黑粉菌科麦奴Ustilago nuda (Jens.)Rostr.,以冬孢子粉入药

  • 橘核

    《中国药典》:橘核药材名称橘核拼音Jú Hé英文名SEMEN CITRI RETICULATAE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

  • 山樱桃

    《中药大辞典》:山樱桃药材名称山樱桃拼音Shān Yīnɡ Táo别名朱桃、麦樱(《吴昔本草》),牛桃、英桃(《博物志》),婴桃、英豆(《BU录》),李桃、奈桃(孟珗),梅槐(《八闽通志》)

  • 山飘儿草

    《中药大辞典》:山飘儿草药材名称山飘儿草拼音Shān Piāo ér Cǎo出处《峨嵋药植》来源为龙胆科植物紫红獐牙菜的全草。秋季采收,洗净,晒干。原形态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40厘米。茎

  • 痰火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痰火草药材名称痰火草别名围夹草、癌草来源鸭跖草科水竹草属植物大苞水竹叶Murdannia bracteata (C. B. Clarke) O. Kuntze [Aneile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