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药材>李树叶

李树叶

《中药大辞典》:李树叶

药材名称李树叶

拼音Lǐ Shù Yè

出处《日华子本草》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

性味①《日华子本草》:"平,无毒。"

②《纲目》:"甘酸,平,无毒。"

功能主治治小儿壮热,惊痫,水肿,金疮。

①《日华子本草》:"治小儿壮热,痁疾,惊痫,作浴汤。"

②《滇南本草》:"治金疮水肿。"

③《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镇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外用:煎水洗浴或捣汁涂。

复方①治少小身热:李叶以水煮,去滓,浴儿。(《千金方》李叶汤)

②治恶刺:李叶、枣叶捣绞取汁,点之。(《千金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李树叶

药材名称李树叶

拼音Lǐ Shù Yè

英文名Leaf of Japanese Plum

别名李叶

出处出自《日华子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药蔷薇科植物李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unus salicina Lind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间采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李 乔木,高达9-12m。树皮灰褐色,粗糙;小枝无毛,紫褐色,有光泽。叶柄近顶端有2-3腺体;叶片长方倒卵形或椭圆倒卵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密浅圆钝重锯齿。花两性;通常3朵簇生;萼筒杯状,萼片及花瓣均为5;花瓣白色,雄蕊多数;排成不规则2轮;雄蕊1,柱头盘状,心皮1,与萼筒分离。核果球形或卵球形,直径3.5-5cm,栽培品种可达7cm,先端常稍急尖,基部凹陷,绿、黄或带紫红色,有光泽,被蜡粉:核卵圆形或长圆形,有细皱纹。花期4-5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2600m的山沟路旁或灌木林内。

资源分布:除内蒙古、新疆、西藏外,全国各地多有分布和栽培。

性状叶大多皱缩,有的破碎。完整叶片呈椭圆状披针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6-10cm,宽3-4cm,边缘有细钝的重锯齿,上下两面均为棕绿色,上面中脉疏生长毛,下面脉间簇生柔毛。叶柄长1-2cm,上有数个腺点。质脆易碎,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李树叶含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luteolin-7-O-glucoside),洋槐甙(robinin),槲皮素(quercetin),芸香甙(rutin),槲皮素-3,7-O-二葡萄糖甙(quercetin-3,7-O-diglucoside)。

性味甘;酸;平;无毒

归经胃;脾;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壮热惊痫,肿毒溃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浴;或捣敷;或捣汁涂。

各家论述1.《日华子本草》:治小儿壮热,占疾,惊癎,作浴汤。

2.《滇南本草》:治金疮水肿。

3.《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镇咳。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鸡嗉子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嗉子果药材名称鸡嗉子果拼音Jī Sù Zǐ Guǒ别名山覆盆、野荔枝、山荔枝、鸡嗉子、癞鸡嗉来源山茱萸科山茱萸属植物头状四照花Cornus capitata Wall.

  • 糯米团

    药材名称糯米团拼音Nuò Mǐ Tuán别名糯米草、糯米藤、糯米条、红石藤、生扯拢、蔓苎麻、乌蛇草、小粘药来源荨麻科蔓苎麻属植物糯米团Memorialis hirta (Blume

  • 水细辛

    药材名称水细辛拼音Shuǐ Xì Xīn别名土癞蜘蛛香、毛细辛、石南七细辛、南坪细辛、苕叶细宰。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单叶细辛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aurm himalaicum Ho

  • 大树甘草

    药材名称大树甘草拼音Dà Shù Gān Cǎo别名当娜、树甘草、白头将军、木辣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裂果金花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izomrssaenda dehisces (Cr

  • 鮧鱼目

    药材名称鮧鱼目拼音Yí Yú Mù出处《政和本草》来源为鲇鱼科动物鲇鱼的眼睛。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鮧鱼"条。功能主治《政和本草》:"治刺伤中毒

  • 草地早熟禾

    药材名称草地早熟禾拼音Cǎo Dì Zǎo Shú Hé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草地早熟禾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a pratensis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控取根茎,去须根及泥土,鲜用

  • 玉珊瑚根

    《中药大辞典》:玉珊瑚根药材名称玉珊瑚根拼音Yù Shān Hú Gēn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茄科植物珊瑚樱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珊瑚樱,又名:珊瑚子、冬珊瑚。小灌木,高0.6

  • 《全国中草药汇编》:苹药材名称苹拼音Pínɡ别名田字草、四叶草、四叶莲、四叶菜、四叶苹、十字草、破铜钱、水铜钱来源苹科苹属植物苹Marsilea quadrifolia L.,以全草入药。春

  • 鲛鱼

    药材名称鲛鱼拼音Jiāo Yú别名蜡鱼、瑰雷鱼(《南越志》),沙鱼、鳆鱼(《本草拾遗》),溜鱼(《纲目》),鲛鲨(《医林纂要》)。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皱唇鲨科动物白斑星鲨或其他鲨鱼的肉。

  • 串铃草

    药材名称串铃草拼音Chuàn Línɡ Cǎo别名毛尖茶、野洋芋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串铃草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lomis mongolica Turcz.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