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药材>白蔹子

白蔹子

《中药大辞典》:白蔹子

药材名称白蔹子

拼音Bái Liǎn Zǐ

出处《药性论》

来源葡萄科植物白蔹果实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蔹"条。

功能主治《药性论》:"治温疟,主寒热结壅热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研末敷。

复方止血消肿:白蔹成熟果实,去种子,留下白色毡毛或带种子研成粉末,外敷伤处。(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白蔹子

药材名称白蔹子

拼音Bái Liǎn Zǐ

英文名Fruit of Japanese Ampelopsis

出处出自《药性论》。

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白蔹Ampelopsis japonica (Thunb.)Makino 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pelopsis japonica (Thunb.)Makino [Paullinia japonica Thunb.]

采收和储藏:秋果果实成熟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白蔹落叶攀援木质藤本,长约1m。块根粗壮,肉质,卵形、长圆形或长纺锤形,深棕褐色,数个相聚。茎多分枝,幼枝带淡紫色,光滑,有细条纹;卷须与叶对生。掌状复叶互生;叶柄长3-5cm,微淡紫色,光滑或略具细毛;叶片长6-10cm,宽7-12cm;小叶3-5,羽状分裂或羽状缺刻,裂片卵形至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深锯齿或缺刻,中间裂片最长,两侧的较小,中轴有闲翅,裂片基部有关节,两面无毛。聚伞花序小,与叶对生,花序梗长3-8cm,细长,常缠绕;花小,黄绿色;花萼5浅裂;花瓣、雄蕊各5;花盘边缘稍分裂。浆果球形,径约6mm,熟时白色或蓝色,有针孔状凹点。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地、荒坡及灌木林中,也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中南及陕西、宁夏、四川等地。

性味苦;寒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消痈。主温疟;热毒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外用:适量,研末敷。

各家论述《药性论》:治温疟,主寒热结壅热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维特他

    药材名称维特他拼音Wéi Tè Tā英文名Herb of Elongated Screwtree别名野芝麻、野芝麻棵、山芝麻。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长叶山芝麻的全株。拉丁植物

  • 东北羊角芹

    药材名称东北羊角芹拼音Dōnɡ Běi Yánɡ Jiǎo Qín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东北羊角芹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egopodium alpestre Ledeb.采收和储藏:夏季采

  • 黄总花草

    药材名称黄总花草别名管仲、小地榆、黄地榆来源蔷薇科黄总花草Spenceria ramalana Trim.,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西藏。性味苦、涩,温。功能主治解毒消炎,收敛止血。主治久痢,水

  • 蒲棒

    药材名称蒲棒拼音Pú Bànɡ别名蒲棰、蒲厘(《本草图经》),蒲槌(《本草衍义》),水蜡烛实(《广东新语》)。出处《本草衍义》来源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或其同属多种植物的果穗(药用其

  • 柳絮

    《中药大辞典》:柳絮药材名称柳絮拼音Liǔ Xù别名柳实(《本经》),柳子(《别录》)。出处《本经》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具毛种子。性味《本草别说》:"性凉。"功能主治止

  • 澄茄子

    药材名称澄茄子拼音Chénɡ Qié Zi别名山胡椒、味辣子、山苍子、木姜子、木香子、野胡椒、臭樟子出处本品以山胡椒之名首载于《滇南本草》。《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引《广西通志》云:"山胡椒,夏月全州人以

  • 过山消根

    《中药大辞典》:过山消根药材名称过山消根拼音Guò Shān Xiāo Gēn别名开喉箭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狭叶少花酸藤子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蔓性小灌木,高40~70厘米

  • 青江藤

    药材名称青江藤拼音Qīnɡ Jiānɡ Té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青江藤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astrus hindsii Benth.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切片晒干。原形态青江藤

  • 凌霄

    药材名称凌霄拼音Línɡ Xiāo英文名Chinese Trumpetcreeper Flower别名紫葳花、上树蜈蚣花、倒挂金钟来源为紫葳科植物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

  • 鲟鱼

    《中药大辞典》:鲟鱼药材名称鲟鱼拼音Xún Yú别名鲔(《诗经》),鮥(《毛诗传》),鮛鲔(《尔雅》),尉鱼、仲明鱼(陆玑《诗疏》),鱏(《尔雅》郭璞注),乞里麻鱼(《饮膳正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