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药材>红梗草

红梗草

药材名称红梗草

拼音Hónɡ Gěnɡ Cǎo

别名泽兰、红秆草、红升麻、黄力花、接骨草、大泽兰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异叶泽兰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patoriumheterophyllum DC. [E. wallichii DC. Var. heterophyllum (DC.) Didl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异叶泽兰多年生草本,高1-2m。茎直立,圆柱形,被长毛,上部有散生的细红色斑纹,基部淡褐色或紫色。叶对生,有时上部叶互生;叶片3全裂,少有浅裂或半裂,但花序下的叶不裂,裂片长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两面被柔毛及腺点,但上面的毛少而稀呈绿色,下面灰白色毛密而呈淡白色,边缘有粗锯齿,具短柄;中裂片较大,长4-9cm,宽1.5-3.5cm,侧生裂片较短上,叶柄较短,长约1cm;花序下的叶更小,不裂,卵形或披针形,无柄或有短柄。头状花序在茎顶或分枝顶端排成伞房或复伞房花序;总苞片先端圆钝。瘦果有腺点;冠毛与花冠等长。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地灌木林缘或林下,以及山坡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直径2-7mm,下部木千周,灰棕色,上部嫩茎灰淡绿色,被白色短毛;质脆,易断。叶多皱缩破碎,完整展平后呈椭圆形或披针形,边缘有圆锯齿,暗绿色或灰绿色,两面有黄色腺点有短白毛。微臭,味稍苦。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类多角形,垂周壁较平直;腺毛较多,头状由4个细胞组在,直径40-44μm;非腺毛有2种,一种由3-7人细胞组成,长132-260μm基部直径32-40μm;另一种由2-4人细胞组成,中间1或2个细胞常呈缢缩状,长100-140μm,基部直径14-16μm,常有淡棕以内含物;气孔为不定式。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腺毛、非腺毛与上表面相惟,叶脉上非腺毛很多。

性味味甘;苦;性微温

归经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祛瘀止痛;除湿行水。主月经不调;经闭;症瘕;腹痛;产后恶露不行;小便淋漓;水肿;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9-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绛梨木叶

    《中药大辞典》:绛梨木叶药材名称绛梨木叶拼音Jiànɡ Lí Mù Yè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鼠李科植物薄叶鼠李的叶。功能主治治食积饱胀。复方治小儿食积疳积:绛

  • 山黄瓜

    药材名称山黄瓜拼音Shān Huánɡ Guā出处《峨嵋药植》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柔毛油点草的根。功能主治①《峨嵋药植》:"治跌打损伤。"②《陕西中草药》:"安神除

  • 白附子

    《中国药典》:白附子药材名称白附子拼音Bái Fù Zǐ英文名RHIZOMA TYPHONII别名禹白附子、独角莲、独脚莲、牛奶白附、鸡心白附、疔毒豆、麻芋子、雷振子来源本品为天南

  • 大独脚金

    药材名称大独脚金拼音Dà Dú Jiǎo Jīn别名小白花苏、干草来源玄参科独脚金属植物大独脚金Striga masuria (Buch.-Ham.)Benth.以全草入药。夏秋采

  • 见血飞

    《中药大辞典》:见血飞药材名称见血飞拼音Jiàn Xuè Fēi别名散血飞、黄椒(《贵州草药》),刺三加,红三百棒(《陕西中草药》)。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刺异叶花椒的根

  • 臭黄荆根

    《中药大辞典》:臭黄荆根药材名称臭黄荆根拼音Chòu Huánɡ Jīnɡ Gēn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黄荆的根。9~10月采。性味①《分类草药性》:"性

  • 虱草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虱草花药材名称虱草花拼音Shī Cǎo Huā来源菊科虱草花Pulicaria insignis Drum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西藏。性味苦,凉。功能主治镇咳舒肝,清血热,透骨

  • 炮掌果

    药材名称炮掌果拼音Pào Zhǎnɡ Guǒ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小果倒地铃的果实。夏、秋采集。晒干或鲜用。性味微苦,寒。功能主治祛风解痉,解毒。复方①治小儿脐风:炮掌果五至八

  • 天王七叶

    《中药大辞典》:天王七叶药材名称天王七叶拼音Tiān Wánɡ Qí Yè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忍冬科植物羽裂莛子藨的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天王七"

  • 葛藟汁

    《中药大辞典》:葛藟汁药材名称葛藟汁拼音Gě Lěi Zhī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葡萄科植物葛藟的藤汁。原形态葛藟(《诗经》),又名:葛、柜鬯(《说文》),巨苽、蓷藟(陆玑《诗疏》),千岁虆、虆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