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药材>蒟蒻薯

蒟蒻薯

药材名称蒟蒻薯

拼音Jǔ Ruò Shǔ

别名水狗仔、老虎须、山大黄、大水田七、黄牛胆

来源药材基源:为蒟蒻薯科植物箭根薯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cca chantrieri Andre[T. minor Ridl.;T.esquirolii(Levl.)Rehd.]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挖,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箭根薯 多年生草本。根茎块状,环节明显,须根多数。叶基生,具长柄,炳长10-30cm,基部扩展成鞘状抱茎,肉质;叶片长椭圆形,长20-50cm,宽7-1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无毛;主脉粗壮向下突出,侧脉羽状平行。花葶从叶丛中抽出;总苞片4,暗紫色;数朵花簇生,排列成伞形花序状,常下垂;苞片线形,长约10cm;花被裂片6,紫褐色,内轮裂片较宽,先端具小尖头;雄蕊6,花丝顶部兜状,柱头弯曲成伞形,3裂,每裂片又2浅裂。浆果肉质,椭圆形,具6棱,成熟后紫褐色;种子肾形,民约3mm。花果期4-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根茎含甾体皂甙薯蓣皂甙元-3-D-α-L-吡喃鼠李糖基-(l→2)- [O-α-L-吡喃鼠李糖基-(l→3)]-O-β-D-吡喃葡萄糖甙 } diosgenin-3-β-O-α-L-rhamnopyranosyl(l→2)[O-α-L-rhamnopyranosyl-(l→3)]-O-β-D-glucopyranoside},另含豆甾醇(stigmasterol)和胡萝卜甙(daucosterin)。

性味苦;凉;有小毒

归经胃;脾;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理气止痛。主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痢疾;肝炎;疮疖;咽喉肿痛;烧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内服不可过量。孕妇禁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白补药

    《中药大辞典》:白补药药材名称白补药拼音Bái Bǔ Yào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花茎状丹参的全草。夏、秋采收。原形态花茎状丹参,又名:地梗鼠尾。多年生草本。基生叶6~1

  • 梅核仁

    《中药大辞典》:梅核仁药材名称梅核仁拼音Méi Hé Rén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种仁。化学成分种子含苦杏仁甙。性味①《药性论》:"味酸,无毒。&qu

  • 华凤仙

    药材名称华凤仙拼音Huá Fènɡ Xiān别名水指甲花、象鼻花出处《广西中草药》来源为凤仙花科植物华凤仙的茎、叶。全年可采。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茎下部伏地,生根,

  • 野竹兰

    《中药大辞典》:野竹兰药材名称野竹兰拼音Yě Zhú Lán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兰科植物小花火烧兰的根。秋季挖根,洗净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5~65厘米。茎直立,上

  • 甘青青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甘青青兰药材名称甘青青兰拼音Gān Qīnɡ Qīnɡ Lán别名在羊古、唐古特青兰来源唇形科青兰属植物甘青青兰Dracocephalum tanguticum Maxi

  • 蒟蒻薯

    药材名称蒟蒻薯拼音Jǔ Ruò Shǔ别名水狗仔、老虎须、山大黄、大水田七、黄牛胆来源药材基源:为蒟蒻薯科植物箭根薯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cca chantrieri Andre[T. mi

  • 黄栌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栌药材名称黄栌拼音Huánɡ Lú来源为漆树科黄栌属植物黄栌Cotinus coggyria Scop.,以根、树枝及叶入药。根随时可采;夏季枝叶茂密时砍下枝

  • 大青

    药材名称大青拼音Dà Qīnɡ别名大青叶、臭大青出处大青始载于《别录》,《新修本草》、《本草图经》等古代本草均有记载。在形态描述方面,仍推《纲目》与《植物名实图考》的记述较为详细。《纲目》云:"大青,

  • 山香圆

    药材名称山香圆拼音Shān Xiānɡ Yuán别名两指剑、千打锤、七寸钉、千锤打、大驳骨、小熊胆木。来源药材基源:为省沽油科植物锐尖山香圆的根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urpinia arguta

  • 冬瓜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冬瓜皮药材名称冬瓜皮拼音Dōnɡ Guā Pí英文名EXOCARPIUM BENINCASAE别名白瓜皮、白东瓜皮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冬瓜Benincasa hisp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