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药材>野大豆藤

野大豆藤

《中药大辞典》:野大豆藤

药材名称野大豆藤

拼音Yě Dà Dòu Ténɡ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豆科植物崂豆茎、叶。秋季采收。

原形态捞豆(《救荒本草》),又名:野毛豆(《百草镜》),鹿藿、饿马黄(《植物名实图考》),柴豆、野黄豆、山黄豆、野毛扁豆

一年生缠绕草本。茎瘦细,各部疏被黄棕色长硬毛。三出羽状复叶互生,薄纸质,侧生小叶扁卵状披针形,长1.5~5厘米,宽1~2.5厘米,全缘;具长柄。总状花序腋生;萼钟状,5裂;花冠蝶形,紫红色;雄蕊10,单体;子房上位,无柄,花柱短,柱头小。荚果线状矩形,略弯,长1.5~13厘米,宽约5毫米,被长硬毛,有种子3~4粒。花果期8~9月。

本植物的种子(野料豆)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长于田边、水沟旁。分布东北、河北、山东、湖北、湖南、陕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地。

性味①《浙江民间草药》:"性平,味淡。"

②《上海常用中草药》:"甘,微寒。"

功能主治健脾。治盗汗,伤筋。

①《救生苦海》:"治痘毒,(野毛豆)连茎、根煅存性,研,麻油和敷。不问初起、日久,未溃、已溃。"

②《浙江民间草药》:"平肝健脾。"

③《杭州药植志》:"止盗汗。"

④《上海常用中草药》:"滋养,强壮,敛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4两。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盗汗:野大豆藤一至四两,红枣一至二两。加糖煮,连汁吃。(《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②治伤筋:野大豆鲜根、蛇葡萄根皮、酒糟或酒。捣烂,烘热包敷患处。(《浙扛天目山药植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野大豆藤

药材名称野大豆藤

拼音Yě Dà Dòu Ténɡ

英文名Herb of Wild groundnut

别名野毛豆、鹿藿、 饿马黄、柴豆、野黄豆、山黄豆、野毛扁旦。

出处出自《浙江民间草药》;《救荒本草》:LAO豆,生平野中,北土处处有之。茎蔓延附草本上,叶似黑豆叶而窄小微尖,开淡粉紫花,结小角,其豆似黑豆形,极小。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的茎、叶及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ycine soja sieb.et Zucc.[G.ussuriensis Regel et Macck.]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野大豆一年生缠绕草本。茎细瘦,各部有黄色长硬毛。三出复叶,薄纸质,顶生小叶卵状披针形,长1-5cm,宽1-2.5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两面有白色短柔毛,侧生小叶斜卵状披针形;托叶卵状披针形,急尖,有黄色柔毛;小托叶,狭披针形,有毛。总状花序腋生;花梗密生黄色长硬毛;花萼钟状,萼齿5,上面2齿连合,披针形,有黄色硬毛;花冠紫红色,长约4mm。荚果长椭圆形,长约3cm,密生黄色长硬毛。种子2-4颗,黑色。花、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800m的山野、路旁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性味甘;凉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敛汗;舒筋止痛。主盗汗;劳伤筋痛;胃脘痛;小儿食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12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未调敷。

复方①治盗汗:野大豆藤一至四两,红枣一至二两。加糖煮,连汁吃。(《浙江天目山药植志》)②治伤筋:野大豆鲜根、蛇葡萄根皮、酒糟或酒。捣烂,烘热包敷患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各家论述1.《救生苦海》:治痘毒,(野毛豆)连茎、根煅存性,研,麻油和敷。不同初起、日久,未溃、已溃。

2.《浙江民间草药》:平肝健脾。

3.《杭州药植志》:止盗汗。

4.《上海常用中草药》:滋养,强壮,敛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龙脑膏香

    《中药大辞典》:龙脑膏香药材名称龙脑膏香拼音Lónɡ Nǎo Gāo Xiānɡ别名婆律膏(《唐本草》),龙脑油(《南海药谱》),婆律香(《纲目》)。出处《唐本草》来源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树脂。性味

  • 龙须莞

    药材名称龙须莞别名龙须草、类头状花序藨草来源莎草科龙须莞Scirpus subcapitatus Thw.,以全草、根入药。生境分部华东、华中、华南、西南。性味淡,寒。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清热安神。主治

  • 鲫鱼骨

    《中药大辞典》:鲫鱼骨药材名称鲫鱼骨拼音Jì Yú Gǔ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鲤科动物鲫鱼的骨。功能主治《食疗本草》:"烧为灰,敷匿疮。"摘录《中药大辞典》《中

  • 香加皮

    《中国药典》:香加皮药材名称香加皮拼音Xiānɡ Jiā Pí英文名CORTEX PERIPLOCAE别名北五加皮、羊奶藤、羊桃梢、羊奶子、杠柳皮来源本品为萝藦科植物杠柳Periploca

  • 南枳椇

    药材名称南枳椇别名枳椇子来源鼠李科南枳椇Hovenia acerba Lindl.,以种子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止渴除烦,解酒毒,利二便。主治醉酒,烦热,口渴,呕吐,二便不利。用法用

  • 毛麝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麝香药材名称毛麝香拼音Máo Shè Xiānɡ别名麝香草、凉草、五凉草、酒子草、毛老虎、饼草、香草[广西]来源为玄参科毛麝香属植物毛麝香Adenosma g

  • 狗头芙蓉

    药材名称狗头芙蓉拼音Gǒu Tóu Fú Rónɡ别名山芙蓉、山芙蓉头。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台湾芙蓉的根及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ibiscus taiwanensis S.Y.Hu采收和储藏

  • 大透骨草

    《中药大辞典》:大透骨草药材名称大透骨草拼音Dà Tòu Gǔ Cǎo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尾叶越橘的全草。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原形态灌木,高1米以上。茎直立

  • 野海椒

    《中药大辞典》:野海椒药材名称野海椒拼音Yě Hǎi Jiāo别名海茄子(《四川常用中草药》),岩海椒、观音莲,玉珊瑚(《贵州药植目录》)。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茄科植物毛叶冬珊瑚的全草。夏、秋

  • 芒种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芒种花药材名称芒种花拼音Mánɡ Zhònɡ Huā别名剪耳花、山黄花、过路黄、栽秧花来源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金丝梅Hypericum patulum Th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