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药材>鲩鱼

鲩鱼

《中药大辞典》:鲩鱼

药材名称鲩鱼

拼音Huàn Yú

别名鯶鱼(《尔雅》郭璞注),鰀鱼(《纲目》),混子(《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鱼类》)。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鲤科动物草鱼

原形态草鱼(《纲目》)

体长,躯干略呈圆筒形,尾部侧扁,腹圆,无腹棱。体长可达90厘米以上。口端位,成弧形,无须。上颌略长于下颌。眼小,位于头两侧,眼径小于吻长。下咽齿2行,扁平,呈梳形,齿侧具横沟纹,鳞中等大小,侧线鳞39~46。背鳍Ⅲ7,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Ⅲ8。背鳍及臀鳍均无硬刺。体呈茶黄色,腹部灰白色,胸、腹鳍略带灰黄,其它各鳍色较暗。

生活于江河、湖泊中,一般喜栖于水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处。性较活泼。以草类为食。产卵期4~7月。冬季在湖泊较深处越冬。

生境分部我国南北各平原地区的河流、湖泊均有分布。是我国养殖鱼类之一。

化学成分食部每100克含水分77克,蛋白质17.9克,脂肪4.3克,灰分1克;钙36毫克,磷173毫克,铁0.7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黄素0.17毫克,尼克酸2.2毫克。

性味①《本草拾遗》:"无毒。"

②《纲目》:"甘,温,无毒。"

归经本草求真》:"入脾、胃。"

功能主治①《纲目》:"暖胃和中。"

②《医林纂要》:"平肝,祛风,治痹,截疟。治虚劳及风虚头痛,截久疟。其头蒸食尤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鲩鱼

药材名称鲩鱼

拼音Huàn Yú

英文名Grass carp

别名鰀鱼、混鱼、草魭、草青、、草根、混子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纲目》:鲩鱼,其形长圆,肉厚而松,状类青鱼,有青鲩、白鲩二色,白者味胜。

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草鱼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采收和储藏:每年除生殖季节外,均可捕捞,捕得后,除去鳞片、鳃、内脏,洗净,鲜用。

原形态草鱼,体长,略呈圆筒形,腹圆无棱,尾部侧扁。头钝,口端位,无须。上颌稍长于下颌。眼较小,上侧位。鳃耙短小呈棒形,排列稀疏。下回齿2行,为梳状栉齿。,具斜狭下凹嚼面。边缘具斜条状沟纹。鳞片颇大,侧线鳞39-46。背鳍3,7,无硬刺,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3,8,亦无硬刺,身体各部分比例随个体大小不同而有差异幼鱼的头长和眼径相对 地较成鱼为大,尾柄长,眼间距较成鱼为小。/体呈茶黄色,背部青灰色,腹部银白色,各鳍浅灰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栖息于江河湖泊中属中下层鱼类,生活于近岸多水草区域。为草食性鱼类。生殖期4-7月。东北较迟。

资源分布:南至广东、北至东北平原地区均有分布。现人工养殖成功,分布则更为广泛。

化学成分每100g草鱼含蛋白质17.9g,水分77g,脂肪4.3,灰分1g,钙39mg,磷173mg,铁0.7mg。含L-组氨酸(L-histidine)及组氨酸构成的二肽肌肽(carnosine),鹅肌肽(anserine),N-β丙氨酰-1-甲基-L-组氨酸(balenine),β-胡萝卜素(β-carotene),鸡油菌黄质(canthaxanthin),叶黄素(lutein),玉蜀黍黄质(zeaxanthin),绿蝇黄质(phoenicoxanthin),胡萝卜二醇(tunaxanthin),α-皮黄质(α-doradexanthin),虾黄质(astaxanthin),胆甾醇(cholesterol),磷脂(phospholipid),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此外尚含卡巴呋喃(carbofuran),维生素(vitamin)B,AMP,ADP,ATP,肌醇(inositol),泛酸(pantothenic acid),烟酸(nicotinic acid),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等。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平肝祛风;温中和办。主虚劳;肝风头痛;久疟;食后饱胀;呕吐泄泻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00-200g。

注意不宜久服。

各家论述1.《纲目》:暖胃和中。

2.《医林纂要》:平肝,祛风,治痹,截疟。治虚劳及风虚头痛,截久疟,其头蒸食尤良。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丁锅树叶

    药材名称丁锅树叶拼音Dīnɡ Guō Shù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匙萼柏拉木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astus caualeriei Levl.et Van.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

  • 勾儿茶

    《全国中草药汇编》:勾儿茶药材名称勾儿茶拼音Gōu ér Chá别名枪子柴来源鼠李科勾儿茶属植物勾儿茶Berchemia racemosa Sieb. et Zucc.,以根、根皮

  • 枸杞子

    《中国药典》:枸杞子药材名称枸杞子英文名FRUCTUS LYCII来源本品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 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呈红色时采收,热风烘干,除去果梗。或晾至

  • 白栎蔀

    《中药大辞典》:白栎蔀药材名称白栎蔀拼音Bái Lì Bù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壳斗科植物白栎果实上带有虫瘿的总苞。原形态白栎,又名:金刚栎,白反栎、栭栎、柞子柴

  • 鹿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鹿药药材名称鹿药拼音Lù Yào别名偏头七、山糜子、磨盘七、盘龙七、螃蟹七、土飞七、小鹿药来源百合科鹿药属植物鹿药Smilacina japonica A. G

  • 地红子

    药材名称地红子拼音Dì Hónɡ Zǐ别名矮红子来源蔷薇科小叶平枝灰栒子Cotoneaster horizontalis Decne. var. perpusillus Schne

  • 山荸荠

    药材名称山荸荠拼音Shān Bí Qí别名竹叶兰、长杆兰、扁竹兰、山姜来源兰科竹兰属植物竹叶兰Arundina chinensis Blume,以球茎或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鲜

  • 菊叶三七

    药材名称菊叶三七拼音Jú Yè Sān Qī别名土三七、水三七、紫背三七、血当归、破血丹来源为菊科土三七属植物土三七Gynura segetum (Lour.)Merr.,以根或全

  • 玉蜀黍叶

    《中药大辞典》:玉蜀黍叶药材名称玉蜀黍叶拼音Yù Shǔ Shǔ Yè出处《纲目》来源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玉蜀黍"条。化学成分茎、叶含有抗

  • 赤铜屑

    《中药大辞典》:赤铜屑药材名称赤铜屑拼音Chì Tónɡ Xiè别名热铜末(《圣惠方》),铜末(《朝野佥载》),铜落、铜花、铜粉、铜砂(《纲目》),红铜未(《本草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