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味六味地黄丸

加味六味地黄丸

医宗金鉴》卷五十五:加味六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六味地黄丸

处方地黄30克 山萸肉30克 怀山药(炒)茯苓各24克泽泻牡丹皮各15克鹿茸(炙)9克五加皮15克麝香1.5克

制法共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肝肾,益精血。治小儿素禀气血虚弱,先天不足,以致生下筋骨软弱,行步艰难,齿不速长,头发疏薄,身坐不稳,语言迟者。

用法用量大儿每服6克,小儿4.5克,盐汤送下。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五

《广笔记》:加味六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六味地黄丸

处方怀生地(如法制)8两,怀山药4两,白茯苓(坚白者)4两(人乳拌,晒干又拌,多多更妙),山茱萸(去核)4两,牡丹皮3两,麦门冬(去心)6两,泽泻3两(目病减半),甘菊花(苦者不用)6两,真甘枸杞(去蒂)6两,北五味(去枯者)6两,又方加白蒺藜(炒去刺)5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

功能主治滋阴固精明目,久服延年。主身体虚弱,患目疾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4钱,空心淡盐汤送下。

摘录《广笔记》

《广笔记》:加味六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六味地黄丸

处方地黄半斤,天门冬4两,麦门冬4两,牛膝4两,鳖甲4两,黄柏4两,青蒿4两,五味子4两,橘红4两,枇杷叶4两,怀山药4两,山茱萸肉4两,泽泻2两,牡丹皮2两,白茯苓2两。

功能主治吐血。

摘录《广笔记》

《金鉴》卷五十五:加味六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六味地黄丸

处方地黄1两,山萸肉1两,怀山药(炒)8钱,茯苓8钱,泽泻5钱,牡丹皮5钱,鹿茸(炙)3钱,五加皮5钱,麝香5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五迟证,多因父母气血虚弱,先天有亏,致儿生下筋骨软弱,行步艰难,齿不速长,坐不能稳,皆肾气不足之故。

用法用量大儿每服2钱,小儿1钱5分,盐汤送下。

摘录《金鉴》卷五十五

猜你喜欢

  • 艾曲散

    药方名称艾曲散处方艾曲1升(生),干姜1两,细辛1两,椒目1两,附子1两,桂1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利小便,消肿。主痢后或产后虚肿,水肿。用法用量每服2-3钱,温酒调下。注意忌猪肉、生葱、生菜。摘

  • 牡蛎大黄汤

    药方名称牡蛎大黄汤处方牡蛎(用熟黄泥包裹夹,火煅透,出地上冷却)大黄(纸裹,水浸透,炮,冷却)各60克制法上药锉研为末。功能主治利湿涤热。治小儿湿热下注,阴茎肤囊浮肿作痛。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无灰温酒

  • 乳香膏

    药方名称乳香膏处方乳香30克 青薄荷叶120克制法上二味,和研匀。功能主治散毒,止痛。治发背初觉小,后五七日赤热肿高。用法用量厚罨患处,上以青生绢靥盖之,觉干再以新水润之,常令湿润,三五度,其热毒自消

  • 化痰玉壶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化痰玉壶丸药方名称化痰玉壶丸处方生天南星生半夏各30克天麻15克头白面90克制法上为细末,滴水为丸,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风痰吐逆,头痛目眩,胸膈烦满,饮食不下,咳嗽痰盛,呕吐

  • 黄耆鸡首煎

    药方名称黄耆鸡首煎处方人参2分,绵耆3钱,草节1钱,川芎8分,归身1钱半,化橘红1钱半,赤芍1钱半,雄鸡头1枚(酒洗,去毛)。功能主治痈疽。摘录《外科图说》卷一

  • 腊茶散

    药方名称腊茶散处方腊茶5钱,文蛤5钱,腻粉小许。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阴囊生疮,疼痛出水久不愈者。用法用量先用葱椒煎汤洗之,次以香油调敷,或紫苏叶煎汤洗之及紫苏末掺之托之。摘录《外科大成》卷八

  • 正元丹

    《鸡峰普济方》卷十四:正元丹药方名称正元丹处方附子干姜良姜 乌头各120克胡椒荜澄茄人参红豆蔻白术桂各30克 (一方有赤石脂、诃子、川椒各30克,无桂枝)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

  • 补肾壮筋汤

    药方名称补肾壮筋汤处方熟地当归牛膝山萸 云苓 川断杜仲白芍青皮五加皮功能主治主肾经虚损,下颏关节经常脱位。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伤科补要》卷三

  • 大活血丹

    《理伤续断方》:大活血丹药方名称大活血丹处方天南星1斤(姜汁浸1宿,焙),芍药1斤(赤、白者皆可)。骨碎补1斤(焙,石上生者佳),黑豆1斤(酒煮,焙干),大栗间1斤(老者,去皮,焙),川乌1斤(炮),

  • 归神定志丸

    药方名称归神定志丸处方川归7分,茯神1两,人参5钱,远志1两(去心),酸枣仁5钱,龙齿5钱,辰砂3钱,琥珀3钱,金箔10张,银箔10张,真珠3钱。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金银箔为衣。功能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