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卷上:大黄附子汤

药方名称大黄附子汤

处方大黄6克附子9克(炮)细辛3克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通便止痛。主寒邪与积滞互结肠道,胁下或腰胯偏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紧弦。

用法用量上三味,用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三次温服。若强人煮取250毫升,分三次温服,每相隔约一小时。

注意方中附子细辛温经散寒,大黄泻下通便。三味合用,共成温经散寒,通便止痛之功。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金匮》卷上:大黄附子汤

药方名称大黄附子汤

别名大黄附子细辛

处方大黄3两,附子3枚(炮),细辛2两。

功能主治温阳散寒,通便止痛。主阳虚寒结,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紧弦。现用于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肾结石、胆结石、慢性阑尾炎、胰腺炎、腹股疝等见上述证候者。色疸者,身黄,额上微汗,小便利,大便黑,此因房事过伤,血蓄小腹而发黄,故小腹连腰下痛。此方实能治偏痛,然不特偏痛而已,亦治寒疝、胸腹绞痛延及心胸腰部、阴囊焮肿、腹中时有水声、恶寒甚者。

用法用量大黄附子细辛汤(《金匮要略今释》卷三引《漫游杂记》)。

各家论述1.《金鉴》引张璐:大黄附子汤,为寒热互结,刚柔并济之和剂。近世但知寒下一途,绝不知有温下一法。盖暴感之热结而以寒下,久积之寒结亦可寒下乎?大黄附子汤用细辛附子,以攻胁下寒结,即兼大黄之寒以导之。寒热合用,温攻兼施,此圣法昭然,不可思议者也。

2.《温病条辨》:附子温里通阳,细辛暖水脏而散寒湿之邪;肝胆无出路,故用大黄,借胃腑以为出路也。大黄之苦,合附子细辛之辛,苦与辛合,能降能通,通则不痛也。

3.《成方便读》,阴寒成聚,偏着一处,虽有发热,亦是阳气被郁所致。是以非温不能散其寒,非下不能去其积,故以附子细辛之辛热善走者搜散之,而后用大黄得以行其积也。

临床应用1.腹痛:一男子,年五十余,腹痛数年。余诊之,心下痞硬,腹中雷鸣,乃作半夏泻心汤饮之,未奏效。一日,忽然大恶寒战栗,绞痛倍于常时,于是更作大黄附子汤饮之,痛顿止。续服数日,病不再发。

2.肋间神经痛:71岁男子,主诉右侧胸痛剧烈来院就诊,面色不华,贫血貌,足活动受限,行走不便。脉洪大,舌润无苔,腹力中等,略微柔软,腹直肌挛急,便4-5日一次。给予大黄附子汤,经过良好,服药25日痊愈。

3.美尼尔氏综合征:齐某,女,40岁。素患美尼尔氏综合征,时常发作。一周前,因感冒过劳,眩晕又作,视物旋转,卧床不起,头身动则加剧,呕吐痰涎,脐下2寸处胀痛,泻下清稀,纳呆,口干而欲饮,舌淡,苔白厚粘腻,脉滑缓。以痰饮作眩而论,拟《金匮》泽泻汤合二陈汤加味,治之未效。再诊舌象,参以脐下痛证,悟此为阳虚寒实,积聚于里而胀痛,三焦痞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致眩晕。改投大黄附子汤加味:附子8g,大黄10g,细辛人参各6g,2剂。药后轻泻一次,眩晕和胀痛已减大半;再2剂,诸证悉除。

摘录《金匮》卷上

猜你喜欢

  • 甘白丹

    药方名称甘白丹处方甘草、白矾各等分。功能主治腹中忽有应声虫。用法用量每服2钱,饮下即愈。摘录《石室秘录》卷四

  • 牛蒡子丸

    药方名称牛蒡子丸处方牛蒡子(微炒)何首乌各60克 干薄荷雄黄各30克麝香牛黄各7.5克 皂角7挺(捶碎)制法上为细末,入麝香、牛黄研令匀,以水1.8升,浸皂角一宿,按取汁,慢火熬成膏,入前药末,和捣二

  • 箍药

    《遵生八笺》卷十八:箍药药方名称箍药处方川乌、黄柏各等分。制法为末。功能主治痈疽疖毒。用法用量猪胆调,围四周,只留中一空出气。摘录《遵生八笺》卷十八《遵生八笺》卷十八:箍药药方名称箍药处方黄狗下颔1付

  • 解毒养阴汤

    药方名称解毒养阴汤处方西洋参3~9克(另煎对服)南北沙参各15~30克 耳环石斛15~30克 黑元参15~30克佛手参15~30克 生黄耆9~15克 干生地15~30克 紫丹参9~15克 双花15~3

  • 姜朴丸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姜朴丸药方名称姜朴丸别名厚朴煎丸处方厚朴(去粗皮)1斤(擘作16片,肥生姜1斤,捶碎,锅内旋添汤,煮姜味淡取出,厚朴焙),干姜半斤(以甘草半斤,捶碎,煮甘草味淡取出,干姜切作片子

  • 麝香保心丸

    药方名称麝香保心丸处方麝香、人参提取物、牛黄、肉桂、苏合香、蟾酥、冰片性状为黑褐色有光泽的微丸,截面棕黄色;味苦、辛凉,有麻舌感。炮制以上七味,除苏合香外,其余麝香等六味共研成细粉,以苏合香加适量白酒

  • 养中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养中汤药方名称养中汤处方半夏僸(炙)八钱,甘草、肉桂(去粗皮),各半两;***(去蒂.盖.蜜炙)二两半。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肺胃受寒,咳嗽多痰,胸满短气,语声不

  • 理中加茵陈汤

    药方名称理中加茵陈汤处方人参2钱,白术2钱,甘草2钱,干姜2钱,茵陈2钱。功能主治伤冷中寒,脉弱气虚,变为阴黄。用法用量水2盏,煎至8分,去滓服。临床应用黄疸:一身面目俱黄,暗如熏黄,已食如饥,倦怠嗜

  • 珠黄粉

    药方名称珠黄粉处方珍珠粉30克牛黄30克琥珀45克石决明(煅)45克龙齿(煅)45克朱砂24克滑石45克制法共研为细粉,过罗,瓶装。功能主治清热镇惊。治惊痫里热,痰盛神昏,谵语狂言,小儿急热惊风。用法

  • 四苓散

    药方名称四苓散处方茯苓(去皮)猪苓(去皮)白术泽泻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健脾利水渗湿。治水湿内停,小便不利,泄泻,水肿,尿血。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温开水调服。摘录《丹溪心法》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