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琥珀生犀汤

琥珀生犀汤

药方名称琥珀生犀汤

处方琥珀(研)半两,***(镑)半两,茯神(去木)1两,人参1两,生干地黄(焙)1两,菖蒲(石上者)1两,防风(去叉)1两,远志(去心)半两,甘草(微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安心智,定魂魄,调心气,稳睡眠。主风邪为患。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钟,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四

猜你喜欢

  • 杏仁煎

    《外台秘要》卷九引《古今录验》:杏仁煎药方名称杏仁煎别名杏仁桑皮汤(《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处方杏仁30克(去皮、尖、双仁,熬)通草12克紫菀五味子各6克 贝母12克 桑白皮15克 蜜30毫升 砂

  • 姜葱膏

    药方名称姜葱膏处方生姜1斤(取自然汁)4两,葱汁4两。制法共煎成膏,入牛胶少许,麝香1分,摊布上。功能主治流痰痉痛,不红不肿,皮肉冰冷。用法用量贴。摘录《梅氏验方新编》卷七

  • 保肺汤

    《医宗金鉴》卷四十:保肺汤药方名称保肺汤处方白及薏苡仁贝母金银花陈皮苦桔梗苦葶苈甘草节功能主治主肺痈,咳吐脓血。肺痈初起,加防风;溃后,加生黄耆、人参。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医林纂要

  • 山楂子散

    药方名称山楂子散处方山楂(净肉)制法上一味,为末。功能主治治便血,肠风,用寒药热药及补脾药俱不效者。用法用量艾汤调下。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 升降散

    药方名称升降散处方白僵蚕(酒炒)6克 全蝉蜕(去土)3克姜黄(去皮)9克 川大黄(生)12克制法共研细末,和匀。功能主治升清降浊,散风清热。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用法用量据病之轻重,分2

  • 龙旋散

    药方名称龙旋散处方青皮、干姜、官桂、玄胡索(醋炒)、丁香、豆蔻、砂仁、枳壳、槟榔、厚朴、香附、山楂、艾叶。功能主治调理脾胃。主小儿因脾胃有伤,渐成疳积,以致面色萎黄,时作潮热,眼泡浮肿,肚腹绞痛。摘录

  • 稀涎散

    《儒门事亲》卷十二:稀涎散药方名称稀涎散处方猪牙皂角(不蛀者,去皮、弦)30克(炙用)绿矾藜芦各15克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涌吐顽痰。治膈实中满,痰厥失音,牙关紧闭,如丧神守者。用法用量每服1.5克,

  • 丁香豆蔻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丁香豆蔻散药方名称丁香豆蔻散处方京三棱(炮)、木香(不见火)、厚朴(去粗皮.姜汁制)、芍药、肉豆蔻(炮)、人参、干姜(炮)、茯苓(白者.去皮),各五两;吴茱萸(汤洗

  • 清热解毒合剂

    药方名称清热解毒合剂处方元参10克,生石膏25克,板蓝根15克,儿茶5克。功能主治凉营解毒,清咽利膈,收敛去腐。主肺胃积热。用法用量制成浓缩剂型,每日1剂(50毫升),日服2次。摘录《北京中医学院东直

  • 白沙草灵丹

    药方名称白沙草灵丹别名万安丹处方当归2两,生地2两,熟地2两,麦门冬(去心)2两,天冬2两,赤何首乌2两,肉苁蓉2两,白芍2两,大茴香(炒黄色)2两,白茯苓2两,枸杞子2两,山药2两,远志(去心)2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