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益母草口服液

益母草口服液

药方名称益母草口服液

来源为益母草经加工制成的口服液。

性状本品为棕红色的澄清液体;味甜、微苦。

炮制取益母草500g,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第三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约250ml,冷却,加等量的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膏状,加水稀释至500ml,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加糖精钠0.4g,使溶解,加水调整总量至1000ml,搅匀,滤过,灌装,灭菌,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化瘀调经。用于热结血瘀,月经过多;产后子宫出血,子宫复原不全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或遵医嘱。

注意孕妇禁用。

规格每支10ml

贮藏密封,遮光。

摘录《中国药典》

猜你喜欢

  • 香芎二陈汤

    药方名称香芎二陈汤处方半夏白茯苓广皮甘草香附抚芎白芥子功能主治治寒痰。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 保命集散

    药方名称保命集散处方当归(炒)、芫花(炒)。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妇人恶物不下。恶露纯水,脉紧涩者。用法用量《医略六书》本方用法:红花酒煎三钱,去滓温服。各家论述《医略六书》:产后饮积胞门,恶血亦化为水

  • 加味三仁葱豉汤

    蒲辅周方:加味三仁葱豉汤药方名称加味三仁葱豉汤处方鲜藿香6克,杏仁6克,苡仁12克,白蔻仁3克,厚朴6克,法半夏6克,白蒺藜0克,菊花6克,僵蚕6克,豆豉9克,葱白3寸(后下),六一散15克(布包煎)

  • 茯苓琥珀散

    药方名称茯苓琥珀散处方人参45克琥珀90克 川楝90克(酒炒)泽泻45克 延胡45克(醋炒黑)丹皮45克 归梢90克茯苓90克甘草45克制法研末为散。功能主治治血淋茎中涩痛,牵引胁下,脉弦涩者。用法用

  • 荡寇解痰汤

    药方名称荡寇解痰汤处方羊藿1钱半,当归1钱半,胆星1钱半,熟地1钱半,志肉1钱,柏仁1钱,白术1钱,陈皮1钱,茯神1钱,干葛2钱,姜炭8分,甘草8分。功能主治酒伤发痫后,人事恍惚,饮食如痴,肢体厥冷。

  • 翻肛散

    药方名称翻肛散处方枳壳3两(生用),陈皮1两。功能主治痔疮。用法用量作1剂。水2钟,煎1钟,空心服。外用唤痔散敷之。内痔服此剂,即时翻出。摘录《外科大成》卷二

  • 甘松汤

    药方名称甘松汤处方荷叶心、藁本、甘松。功能主治收湿拔毒。主湿脚气。用法用量煎汤。洗之。摘录《普济方》卷二四二

  • 冬茄冲剂

    药方名称冬茄冲剂处方霜冻茄秧100斤,白糖3900g,冬凌草20斤,淀粉1.3kg,白糊精1.3kg,菠萝香糊适量。制法将霜冻前秧及冬凌草装袋后,放蒸汽锅内加水浸泡30分钟,煮沸1小时,共3次,成稠膏

  • 加味归芍汤

    药方名称加味归芍汤处方当归1两,白芍1两,生地5钱,麦冬5钱,天花粉2钱,炒栀子2钱。功能主治肝血不足,肝燥而气逆,稍逢拂意之事,便觉怒气填胸,不能自遣,嗔恼不已。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十

  • 柏皮膏

    《医方类聚》卷一九四引《千金月令》:柏皮膏药方名称柏皮膏处方柏皮5两,生地黄半斤,桑白皮2两,杏仁(研碎)3两,大青3两,竹叶2升(切)。制法上切,以炼猪脂3斤,缓火煎三上三下,绞去滓,密贮。功能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