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葶苈子丸

葶苈子丸

方出《外台》卷十引《崔氏方》,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三:葶苈子丸

药方名称葶苈子丸

处方葶苈子20分(熬),贝母6分,杏仁12分(炮),紫菀6分,茯苓6分,五味子6分,人参8两,桑白皮8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肿,下气,止咳。主肺热而咳,上气喘急,不得坐卧,身面肿,肿气盛者,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渐渐加至20-30丸,煮枣汁送下。

注意忌酢物。

摘录方出《外台》卷十引《崔氏方》,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三

圣济总录》卷八十三:葶苈子丸

药方名称葶苈子丸

处方葶苈子(隔纸炒)3两,防己1两,甘草(炙,锉)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如脂)2两半,贝母(去心)2两半。

制法上3味为末,与葶苈杏仁拌匀,以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成水,兼上气气急咳嗽,大小便苦涩,所服利水药,反利大便,唯小便转涩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煎大枣、桑白皮粳米饮送下。如小便未快,加至4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鸡峰》卷十九:葶苈子丸

药方名称葶苈子丸

处方葶苈子7两,椒目3两,茯苓3两,吴茱萸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肿入腹,苦满急,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0丸,1日3次。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鸡峰》卷十九

猜你喜欢

  • 琥珀参苓散

    药方名称琥珀参苓散处方人参5分,茯苓5分,琥珀3分,泽泻4分,柴胡4分,当归尾5分,玄胡索7分,川楝子5分,生甘草5分。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止痛,调气,利尿。主男子茎中刺痛,女子阴中肿痛,小便淋漓

  • 密蒙花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密蒙花散药方名称密蒙花散处方密蒙花(净)、石决明(用盐同东流水煮一伏时漉出.研粉)、木贼、杜蒺藜(炒.去尖)、羌活(去芦)、菊花(去土),各等分。炮制上为细末。功能

  • 黄柏升麻汤

    药方名称黄柏升麻汤处方黄柏半两,升麻半两,甘草(生)半两。功能主治天行口疮。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1升半,煮半升,入地黄汁1合,煎半升。分2服,细呷之。摘录《伤寒总病论》卷三

  • 健脾利湿汤

    药方名称健脾利湿汤处方党参12克,白术6克,茯苓12克,猪苓9克,泽泻9克,山药9克,扁豆12克,肉豆蔻6克,熟地12克,麦冬9克,五味子4.5克,陈皮9克,通草3克,车前子12克,肉桂3克,葛根2.

  • 天冬紫菀酒

    药方名称天冬紫菀酒处方天门冬200g紫菀10g饴糖10g 白酒1000ml炮制将药洗净捣碎,装入纱布袋内,与饴糖一起放入净器中;倒入白酒浸泡,密封;7~10天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装瓶备用。功能主治润

  • 伏龙肝饮

    《普济方》卷二一五引《十便良方》:伏龙肝饮药方名称伏龙肝饮处方甘草1两,川芎1两,伏龙肝1两,黄芩1两,赤芍药1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血淋。用法用量用水1升,药半两,煎至7分,去滓,分作3服,温服

  • 痎疟除根丸

    药方名称痎疟除根丸处方炼人言8毫,真绿豆细粉1钱,巴霜9厘2毫,辰砂3分。制法上为极细,用白蜜作20丸,生甘草为衣。功能主治温中补气,吐下顽痰。主伤寒兼疟。用法用量每服1粒。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 椒术养脾丸

    《明医指掌》卷五:椒术养脾丸药方名称椒术养脾丸处方麦芽(炒)120克 白茯苓120克人参(去芦)60克苍术(米泔水浸,晒干,炒燥)60克白术(土炒)60克干姜(炮)15克砂仁15克 川椒(去目)9克甘

  • 九月肉片

    药方名称九月肉片处方菊花瓣(鲜)100克,猪瘦肉600克,鸡蛋3个,鸡汤150克,食盐3克,白砂糖3克,绍酒20克,胡椒粉2克。制法将猪瘦肉去皮、筋后切成簿片;菊花瓣用清水轻轻洗净,用凉水漂上;姜、葱

  • 生姜乌梅饮

    药方名称生姜乌梅饮处方乌梅肉生姜各10克 红糖适量制法将乌梅肉、生姜、红糖加水200克煎汤。功能主治和胃止呕,生津止渴。适用于肝胃不和之妊娠呕吐。用法用量将乌梅肉、生姜、红糖加水200克煎汤。摘录《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