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防风丸

防风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处方防风(洗)川芎天麻(去苗,酒浸一宿)甘草(炙)各60克朱砂(研,为衣)15克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丸3克,以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主风痰郁热上攻,头痛恶心,项背拘急,目眩旋晕,心中烦闷,手足无力,骨节疼痹,言语謇涩,口眼瞤动,神思恍惚,痰涎壅滞,昏愤健忘,虚烦少睡。

用法用量每服1丸,荆芥汤化服,或茶、酒嚼下,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圣济总录》卷二十: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处方防风(去叉)羌活(去芦头)茯神<去木)牛膝(酒浸,切,焙)桂(去粗皮)人参枳壳(去瓤,麸炒)五加皮(锉)芍药丹参薏苡仁玄参麦门冬(去心,焙)生干地黄(焙)各30克磁石(煅,醋淬)120克槟榔(锉)60克松子仁大黄(锉,炒)木香各15克

制法上十九味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热痹。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空腹时用温酒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

圣济总录》卷一○七: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处方防风(去叉)1两,玄参1两,决明子(炒)1两,车前子1两,茯神(去木)1两,地骨皮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龙齿1两,甘菊花1两,苦参1两,大黄(锉,炒)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脏风热毒气攻目,或赤或涩,或昏或痛,翳障不明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温浆水送下,临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

《圣惠》卷三十三: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黄芩1两,茺蔚3分,玄参3分,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知母3分,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茯苓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斑豆疮入眼,体热心烦,少得睡卧。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煎竹叶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圣惠》卷四十五: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秦艽3分(去苗),石斛2两(去根,锉),薏苡仁1两,白术1两,芎?1两,杜仲1两(削去皱皮,微炙,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仁1两,萆薢1两(锉),丹参1两,桂心1两,牛膝1两(去苗),独活1两,槟榔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疼痛不仁,脚膝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圣济总录》卷一○三: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处方防风(去叉)1两半,决明子1两半,人参1两半,车前子1两半,黄连(去须)1两,菊花1两,槐实(炒)1两,蓝实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渐加至30丸,食后温浆水送下,临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方出《千金》卷三,名见《普济方》卷三五二: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处方防风1两半,桔梗30铢,人参1两,菖蒲18铢,半夏18铢,丹参18铢,厚朴18铢,干姜18铢,紫菀18铢,杜衡18铢,秦艽半两,白蔹半两,牛膝半两,沙参半两。

制法上为末,白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产后劳损,无子,阴中冷汁溢出。子门闭,积年不愈,身体寒冷。

用法用量每食后服15丸,日3次。不知,增至20丸,有妊止。服药后7日,方合阴阳。

摘录方出《千金》卷三,名见《普济方》卷三五二

《千金》卷十三: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处方防风3两,桂心3两,通草3两,茯神3两,远志3两,甘草3两,人参3两,麦门冬3两,白石英3两。

制法上为末,白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调中。主小肠腑寒,脉虚极则咳,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哽,甚则咽肿,惊跳不定,乍来乍去。

用法用量方中茯神,《三因》作“茯苓”。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脉虚而用桂心,石英、远志当矣,反用防风为主,兼木通同入手、足太阳,引领人参茯神等味归就心与小肠。《千金》奥旨,于此稍露一斑,特为拈出,以开学人心目。

摘录《千金》卷十三

《千金翼》卷十七: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处方防风2两,秦艽2两,石斛2两,丹参1两,薏苡仁3合,前胡1两,橘皮1两,杜仲(炙)1两,附子(炮,去皮)1两,白术1两,桂心1两半,麻仁1升(熬取脂)。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壅气涩,痰涎不利,言语謇涩,大肠燥结,神昏气浊,及服补虚防风汤己,脚气仍不止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酒送下,日2次

摘录《千金翼》卷十七

《外台》卷十五引《千金翼》: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处方防风3分,茯神3分,天门冬4分(去心),芎?2分,白芷2分,人参2分。

制法上为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间风热,旦朝好喷嚏。

用法用量每服10丸,加至15丸,酒送下,日2次。

注意鲤鱼、酢物。

摘录《外台》卷十五引《千金翼》

《圣惠》卷三: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处方防风半两(去芦头),***屑3分,茯神1两,远志半两(去心),人参3分(去芦头),白僵蚕3分(微炒),白附子半两(炮裂),芎?半两,朱砂3分(别研,水飞过),羌活半两,桂心3分,当归半两(锉,微炒),麦门冬半两(去心,焙)。

制法上为细末,入研了朱砂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风筋脉拘挛,不得屈伸,恍惚,或多喜忘,有时恐怖。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酒送下,不拘时候。

注意猪肉、毒鱼等。

摘录《圣惠》卷三

《圣惠》卷四: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处方防风3分(去芦头),茯神1两,人参3分(去芦头),麦门冬1分(去心,焙),天麻3分,白鲜皮1两,薏苡仁3分,小草3分,***屑1两,天竺黄3分,牛黄1分(研入)。

制法上为末,加研了牛黄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脏中风,惊悸,言语混浊,烦热恍惚,心神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糯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

圣济总录》卷一○七: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处方防风(去叉)1两半,山芋1两半,萎蕤2两,赤芍药1两半,车前子3两,秦皮(去粗皮)1两,泽泻1两,芎?2两,山栀子仁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独活(去芦头)1两,白槟榔(煨,锉)1两,甘菊花(择)1两,羚羊角(镑)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眼生翳,目系急,其翳生瞳人上,及睑肿合,痛如针刺。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临卧煎苦竹叶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

普济方》卷三七三引《鲍氏方》: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处方全蝎半两(略炒),白附子(炮)1两,天麻1两,白茯苓1两,僵蚕1两,甘草1两,防风1两。

制法上为末,蜜为丸,如鸡头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小儿风痰壅盛,惊风已成或未成者。

用法用量每服半丸至1丸。

热加知母,寒加附子

摘录普济方》卷三七三引《鲍氏方》

圣济总录》卷一三六: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处方防风(去叉)1两半,蝉壳1两半,猪牙皂荚(酥炙,去皮子)1两半,天麻2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精羊肉煮熟捣烂,以酒熬为膏,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一切风疮疥癣,皮肤瘙痒,搔成瘾疹。

用法用量每服30丸,荆芥酒或茶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永类钤方》卷二十引《全婴方》: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处方天麻1两,防风1两,人参1两,川芎1两,全蝎1两半,甘草1两半,僵蚕1两半,朱砂1分,雄黄1分,牛胆南星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惊风痰热,神昏惊悸。

用法用量每服1丸,薄荷汤化下。

摘录《永类钤方》卷二十引《全婴方》

圣济总录》卷一○六: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处方防风(去叉)2两,细辛(去苗叶)1两半,五味子1两半,茺蔚子2两,黄芩(去黑心)1两,桔梗(锉,炒)1两,车前子2两,知母2两,人参1两,玄参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目风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处方防风(去芦头)1两,连翘1两,桑根白皮(炙,锉)1两,牡丹皮1两,白头翁1两,黄柏(去粗皮,微炙)1两,豉(炒令黄)1两,独活(去芦头)1两,秦艽(去苗土)1两,海藻(洗去咸,焙)3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瘰疬结核,寒热。

用法用量每服3丸,米饮送下,早晨、日晚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保命集》卷下: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处方防风半两,枳壳半两(去瓤,麸炒),白术1两。

制法上为细末,烧饼为丸。

功能主治痰嗽,胸中气不清利者。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生姜汤送下。

摘录《保命集》卷下

圣济总录》卷一五○: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处方防风(去叉)2两,苍耳(炒)2两,苦参2两,蒺藜子(炒)2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皮肤痛疹痒痛,或有细疮。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送下,荆芥茶送下亦得,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圣济总录》卷五十: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处方防风(去叉)1分,芎?1分,黄耆(锉)半两,术半两,五味子1分,续断1分,陈橘皮(汤浸去白)1分,石硫黄(研)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肠气虚,又因伤风冒雨,大肠中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盐米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

圣济总录》卷五: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处方防风(去叉)1两1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酸枣仁(炒)3分,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1分,五味子3分,桂(去粗皮)半两,石斛(去根,锉)3分,人参3分,山茱萸3分,槟榔(锉)3分,熟干地黄(焙)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中风,腰胯重疼,脚膝无力,胸中气满,两胁膨胀。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腹时煎枣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

圣济总录》卷六: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处方防风(去叉)1分,白僵蚕(炒)1分,干蝎(酒炒)1分,白附子(炮)1分,五灵脂(研)1分,丹砂(研)1分,羌活(去芦头)1分,天麻1分,天浆子(去壳,入药末,研)1分,牛黄(研)1钱。

制法上为细末,拌匀,糯米煮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中急风,及小儿急惊风。

用法用量每次5丸,加至7丸,薄荷酒送下;或口噤,研化灌下。小儿急惊风,每次2-3丸,荆芥薄荷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

圣济总录》卷十二: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处方防风(去叉)2两,酸枣仁(炒)1两,槟榔(煨过)1两半,薏苡仁(炒熟)2两,独活(去芦头)1两,甘菊花1两,芎?1两,藁木(去苗土)2两,***仁(别研如粉)1两半。

制法上8味为末,和***仁粉重罗,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气血不和,为风寒所侵,不得宣泄,蕴结皮肤间,寒热相搏,痛如针刺。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二

圣济总录》卷十二: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处方防风(去叉)2两,桔梗(锉,炒)2两,丹砂(研)2两,天麻1两,细辛(去苗叶)1两,独活(去芦头)1两,秦艽(去苗土)1两,芎?1两,木香1两,天南星(用牛胆制者)1两半,由跋(炮)1两半,甘草(炙,锉)半两,茯苓(去黑皮)半两,藿香叶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风气,肢节疼痛,四肢少力,头痛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临卧荆芥汤嚼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二

圣济总录》卷十七: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处方防风(去叉)1两,甘草(炙)1两,羌活(去芦头)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桔梗(去芦头,炒)半两,芎?3分,白芷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

功能主治风头旋,眩晕.肩背拘急,发热恶寒,胶节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荆芥汤嚼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七

圣济总录》卷十九: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处方防风(去叉)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白术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泽泻半两,甘草(炙,铰)半两,紫菀(去留)半两,芍药半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半两,栝楼根3分,山茱萸1分,熟干地黄(焙)1分,半夏(汤洗7遍去滑,焙)1分,独活(去芦头)1分,山芋1分,黄耆3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脏虚冷,邪气乘虚,或因房室发动,身体冷痹不仁,手足牵强,举动艰难,或肌肉瞤动,引腰脊及左右偏急,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腹温酒送下,日2次。未愈,更加丸数。此药宜久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九

《圣惠》卷三十: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酸枣仁1两(微炒),蔓荆子半两,槟榔半两,晚蚕沙半两(微炒),薏苡仁2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汉防己1两,独活1两,秦艽1两(去苗),芎?1两,藁本1两,牡丹1两半,甘菊花1两半,五加皮1两半,熟干地黄1两,***仁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胃闷,筋脉拘挛,皮肤不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酒送下,日2-3次。

注意忌生冷、粘滑。

摘录《圣惠》卷三十

《圣惠》卷十四: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处方防风1两半(去芦头),茯神1两半,人参1两半(去芦头),天门1两半(去心,焙),黄连半两(去须),豉1合,白术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后心虚惊悸,精神昏乱,烦闷,四肢沉重,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四

张氏医通》卷十五: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处方防风(勿见火)。

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入胞门,崩漏下血,色清淡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5分,空腹葱白汤送下。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圣济总录》卷一○一: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处方防风(去叉)4两,黄连(去须)4两,生干地黄(焙)4两,蔓荆实9两,柑皮(焙)1两半,萎蕤2两半,茯神(去木)3两半,大黄(锉,炒)2两,甘草(炙,锉)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白秃发落。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防风膏”,与剂型不符,据《普济方》改。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

医心方》卷三引《范汪方》: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处方芎?4分,蜀椒3分,贝母3分,防风2分,当归2分,白芷2分,皂荚1分,术2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风病。

用法用量食前顿服1丸。服药13日,风当出去,当有热处,随以水洗之。

注意禁食生鱼、猪肉、生菜。

摘录医心方》卷三引《范汪方》

《得效》卷十一: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处方天麻1两,防风1两,人参1两,全蝎(去毒)7个,僵蚕(炒断丝)5钱,粉草5钱,朱砂3钱半,雄黄3钱半,麝香半钱。

制法上炼蜜为丸,如小指头大。

功能主治慢惊不省,手足微动,眼上视,昏睡。

用法用量人参汤化服1丸,不拘时候。冬瓜仁汤尤妙。

摘录《得效》卷十一

圣济总录》卷一六七: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处方防风(去叉)半两,钟乳粉半两,牛黄(研)半两,白术半两,熟干地黄(焙)3分,甘草(炙)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解颅,脑缝开不合。

用法用量每服2丸,温水化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七

《局方》卷一:防风丸

药方名称防风丸

别名天麻

处方防风(洗)2两,川芎2两,天麻(去苗,酒浸1宿)2两,甘草(炙)2两,朱砂(研为衣)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两作10丸,以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一切风,及痰热上攻,头痛恶心,项背拘急,目眩旋运,心怔烦闷,手足无力,骨节疼痹,言语謇涩,口眼瞤动,神思恍惚,痰涎壅滞,昏愦健忘,虚烦少睡。

用法用量天麻丸(《普济方》卷一○五)。

摘录《局方》卷一

猜你喜欢

  • 灵光还睛膏

    药方名称灵光还睛膏处方川黄连4两(锉如大豆许,用童便浸1宿,滤去滓,晒干,为末),炉甘石6两(放在铁片上,炭火内烧红透,黄连汁淬之,烧淬7次,研为末),黄丹3两(研细,水飞净),当归2钱,乌鱼骨1钱,

  • 姜苓阿胶汤

    《四圣心源》:姜苓阿胶汤药方名称姜苓阿胶汤处方丹皮9克,丹参9克,桂枝9克,茯苓9克,干姜9克,首乌9克,阿胶9克,甘草6克。功能主治温经养血,通络调经。主寒凝血脉。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羊骨汤

    药方名称羊骨汤处方羊骨1具 生地黄白术各150克 桂心24克麦门冬人参芍药生姜甘草各9克茯苓12克厚朴阿胶桑白皮各3克大枣20枚饴糖30毫升制法上十五味,哎咀。功能主治治虚劳失精,神疲多睡,视力减退。

  • 垢腻散

    药方名称垢腻散处方梳齿内垢腻不拘多少。功能主治蛊毒。用法用量食之。即吐恶物。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六五引《急救仙方》

  • 桂香散

    《苏沈良方》卷四:桂香散药方名称桂香散处方高良姜(锉,炒香熟)草豆蔻(去壳,炒)甘草白术砂仁厚朴(去粗皮,锉)各30克 青橘皮(去瓤,炒黄)诃子肉各15克肉桂7.5克生姜30克(切)枣肉30克(切,二

  • 截瘴散

    药方名称截瘴散处方常山(鸡骨样者良)、茯神(去皮木)、肉桂(去粗皮)各等分,甘草减半。制法上锉散。功能主治瘴疾,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或三日两日而发,或间日连日而作。用法用量每服半两,用时酒1大半碗

  • 清肺滋阴散

    药方名称清肺滋阴散处方川芎(酒洗)3克白芍(炒)4.5克 生地黄6克白术(炒)3克陈皮3克 白茯苓2.4克黄柏(蜜炒)3克知母3克 贝母(去心)3克紫菀2.4克五味子1.8克款冬花2.4克麦门冬3克地

  • 二灵丹

    《疡医大全》卷二十四:二灵丹药方名称二灵丹处方儿茶3克冰片0.9克制法上药研匀。功能主治主下疳初起流脓。用法用量将疮先用冷茶或甘草汤洗净挹干,以鸡翎将药扫上。摘录《疡医大全》卷二十四《御药院方》卷六:

  • 龟版胶

    药方名称龟版胶处方龟版1600两,陈皮16两,甘草16两,冰糖80两,黄酒48两,阿胶240两,香油24两。制法先将龟版浸泡7天,取出下锅煮之,和上药料浓缩成胶。装槽散热,凝固后再出槽,切成小块长方形

  • 井泉石散

    《幼幼新书》卷二十五引张涣方:井泉石散药方名称井泉石散处方井泉石1两,晚蚕沙半两,夜明砂(各微炒)半两,石决明半两,甘菊花半两,黄连(去须)半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眼疳,邪热攻于眼,目生翳障,致损